第59章 宛平的财政收入
整个顺天府,全境共有十万零五百户,男女老少共计六十六万余人。去掉京师内外城的四十万人,还有二十六万余人分布在京师周边的郊县村镇之中。
其中,宛平县,由于地理面积更大的缘故,在丁口上更占优势。六十六万人里,有近三十万,都登记在宛平黄册之上。
按每六丁中,出一可服徭役的成年人,以及平均每三年被征发一次算,每年宛平县可征发徭役一万六千余人为县里打一月白工。
徭役折银,上户5-10两每年;下户1-3两每年。
平均下来,每年徭役折银,大约在2600两至3000两不等。
当然,这部分收入里,能够实在收银的并不多。毕竟,对绝大部分百姓而言,自己付出体力劳动的时间,远比真金白银来得廉价。
在大致盘算清楚了宛平县的收入情况后,李斌叹息之余,正打算再盘盘开支呢。
退思堂,也就是县衙二堂的公房,忽然被人敲响。
“杜县丞,可是有事?”
抬头瞥见来人,依然沉浸在盘账思绪中的李斌,随口问道。
“李知县,冒昧打扰。眼下已经酉时三刻了您是否该出去见见诸位同僚了?”
杜峰的话,说得很是委婉。
什么叫见见诸位同僚?
只要不是一大早的公廊庭参,或有重大突发事件出现。衙门里的各部门负责人集体汇聚,只会发生在散衙前夕的告拜上。
结合杜峰特意点出的时辰,李斌哪能不知道对方的意思?
“哎呀,怪我怪我。这一忙起来就忘了时辰”
李斌恍然大悟后,显得很是懊恼。连连道歉之余,顺便也向杜峰说起好话:
“烦请杜县丞,差人去敲响云板吧!顺便转告诸位同僚,今日时辰已晚,全赖本官健忘。为全诸公阖家之美,今儿就不必告拜了。”
“除了值守的皂隶、民壮外,各房各司,径直散衙归家吧!待到明日庭参,本官再一一见过诸公。”
眼见李斌那懊恼的神态不似作伪,且后续的话语里,也十分大气的免了散衙告拜。
似乎真不是为了给宛平县众人一个“下马威”,这才故意拖延散衙时间,好让各房书吏上门求情
杜峰的神色好转了许多,说话也恢复了正常:
“李知县恪尽职守,又是新官上任,千头万绪。一时忙乱,实属正常。”
“下官这就不打扰知县了。”
“好,辛苦县丞了。”
“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