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8章 赴任宛平,京畿首县
    “李知县,恭喜恭喜啊!这是官服,牙牌,您收好!”

    “恭喜恭喜,这是敕书,您拿好”

    在常朝散去后,吏部、工部、尚宝司,乃至顺天府等各个部门,可谓是对李斌任宛平知县一事,大开绿灯。

    短短半日功夫,便备齐了李斌上任所需的一切物料。

    其速度之快,协同效率之高,看得李斌叹为观止

    在明代,一个知县上任前,要准备的东西是很多的。

    其必备物品:首先是敕书,也就是任命书,这玩意吏部拟好以后,需要交司礼监批红、用印,再转行人司行人送达。

    其次是知县牙牌,这玩意得新知县从吏部领到部碟堪合后,才能去尚宝司以碟领牌。

    再次是官服,洪武年间官服由朝廷免费制发,后来改为官员自费、自备。如朝服,通常由工部或内府统一制作,但会从俸禄中抵扣“工料费”,而公服、常服则通常自购自备。

    作为附郭京师的京县,宛平有点小小的特权。比如其知县的公服通常由顺天府支官库银代购,相当于单位报销。以及其知县仪仗,亦由顺天府代管,需要时直接从府库拨出,不需要知县额外花钱准备。

    瞧这一整套备料的流程,莫说是在通讯、协调效率低下的古代了。就是在后世,想要“速通”这么多衙门,往往都不是一二日功夫就能够的。

    可在今天,它偏偏就是办好了

    随着从顺天府府库里搬出的宛平知县仪仗,在户部衙门口摆好了架势,李斌离开户部的时刻到了。

    退思堂前的石阶下,前来为李斌送行的同僚不少。

    “去了宛平后,有什么难处,差人来户部言语一声。”

    为首的秦金,冷言冷语地丢下一句保证后,就和前来接自己去宛平县衙赴任的顺天府尹王远离了人群。有了座师的名头在,秦金此时完全有资格说这话。

    要是李斌没猜错,秦金这会拉着王去到一旁,多半也会有点诸如“烦请照拂”之类的说法。

    在秦金离开后,如闫立等同僚,态度上就热情多了。

    纷纷表示,李斌今朝,能够如此迅速的递补到实在官职,这以后的前途简直不可限量云云。生怕李斌心里不平衡:

    毕竟,在得这知县前,李斌就已经顶了罗洪载的差事,可谓是半只脚已经踩进了户部。只等观政结束,以及罗洪载的事尘埃落定。

    只要罗洪载不回户部,无论他是外调、降职还是发边,李斌基本都是稳稳留任户部的。

    “汉阳心中,莫要有落差。京官的缺本就稀少,而今得补京县知县,这仕途已是远超同年。万望汉阳,勤勉任事,再创佳绩。”

    “谢闫主事劝慰,晚生谨记于心。所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能任一地知县,牧民一方,其责重大。能得此职,全赖陛下重信。”

    “还称学生呢?汉阳这是要我等去参你吗?”

    摸着下巴上的长须,闫立不再多说。笑着打趣了李斌一句,亦是提醒李斌该改自称了,而后便告辞离去。

    一来,让顺天府尹这位李斌未来的直接上级久等不好;二来,户部作为实务衙门,闫立等人能抽空来送送李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没有时间多聊。

    用了半天,做好工作交接,并告别同僚后。

    午饭都没来得及吃的李斌,正式前往宛平县衙赴任。

    与王一道,坐在四名轿夫抬着的青幔轿上,李斌浑身上下仿佛有蚂蚁在爬。

    四名皂隶,一人肩扛一枚衔牌。一书“宛平正堂”、一书“进士出身”、一书“肃静”、一书“回避”。其后六名皂隶,头戴红毡帽,身着青布皂衣。

    除一人手持铜锣,并在起轿前,鸣锣九声,示意旁人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以贪治明简介 >以贪治明目录 > 第58章 赴任宛平,京畿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