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章 黄华坊内的生活
    正事谈妥后,宴席自然散了。

    目送着郑宏几人,爬上各自的软轿,摇摇晃晃地消失在街角。

    李斌脸上,原本堆满的谄媚笑意顿时冷了下来。

    “好一群国之栋梁啊!”

    李斌暗暗地冷哼了一声。

    作为一个穿越客,甚至在穿越前,在社会上混得还算不错的穿越客。

    说什么财帛动人心?

    若一定是这样的话,那前世的李斌早就喜提无期徒刑了!

    作为曾经的金融从业者,李斌每日过手的资金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五百两虽多,在李斌眼里却也不值一提。

    难得穿越一回,李斌的念想倒也简单:一,看遍河山,好好体验体验这大明的风华;这二嘛,那自然就是和许多穿越者一样,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能够让这片生育他两世的土地上的人们,少受一点磨难。

    在这种更高级的人生追求面前,区区五百两,还不足以买到李斌的真心。

    当然,眼下说这些,都是空谈。

    抱着沉重的箱子,李斌慢慢转身,走向自己那位于黄华坊内的住所:一座五户人家一同合租的一进院。

    没错,就是合租房!

    合租房,在南熏坊、金城坊、阜财坊等权贵扎堆的坊里几乎没有,甚至就连外城,但靠近官署区,大量商贾扎堆的正西、正东两坊都不多见。但在如黄华坊、南北居贤坊等以普通市民居多的坊,合租房并不少见。

    而合租房之所以出现,原因也很简单:房租太贵!

    虽明北京城的房价,只要不是买那些深宅大户,普遍并不算贵,可离谱的是,这些房子的房租却出奇一致的统一:年租金为房价的十分之一。

    这对普遍日薪仅有20到30文,一月收入都难达到一两银子的普通百姓而言,绝对是一笔难以承担的负担。

    对李斌而言,他的收入虽然能负担独立的小院,但他喜欢热闹,且不希望脱离群众太远。尤其是在古代这么一个社会阶层极其封闭的时代里。

    大明的北京城,在李斌眼里,就好像是前世的美国。各坊各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就像美国的贫民区、富人区一样,直接将人划分成了三六九等。

    比如金城坊,那就是中低层文官扎堆的地方,整个坊内几乎没有黔首小民生存的空间。原因无他:买不起那的房

    再比如德胜门内的崇教房,百姓们更是戏称其为“贵胄坊”。其宅邸大都保留了元代的胡同大院,附带花园、马厩,占地极其广阔。除了世袭勋贵外,非巨富,不得问津。

    若是住在金城坊,来往听到的都是“五两银的月钱太低”,却不知黔首小民,月入或不足一两;住在崇教坊,五两银子那更是掉在地上都没人捡,嫌费劲

    李斌不想挑战自己的人性,去赌自己未来十年、二十年后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心。

    与其去挑战人性,倒不如,自甘“清贫”。

    于是乎,“清贫”的李大人,便吃力地抱着装有五百两巨款的箱子,哼哧哼哧地走进了黄华坊桃木胡同。

    刚进胡同口,一身着粗布短打的汉子,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小跑上前,十分熟络地凑到李斌身边,伸出双手:“李大人,这重物怎么能让您搬呢!”

    “几时下工的啊,老杨?”

    看着眼前,颇为“邋遢”的苦力汉,李斌丝毫不在意箱子里装着的巨款。笑呵呵地将箱子交给对方,同时开口问道。

    话音平和,态度温和,就像正常的邻居那般,互相问好。

    “今儿活不多,申时前就下工了。这鬼天气,一年比一年冷,眼下这都快四月了,那通惠河还未解封,仅靠陆运,每日抵京的货物实在不够我们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以贪治明简介 >以贪治明目录 > 第9章 黄华坊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