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气息仍未散尽,混合着人体汗水蒸腾的酸腐气味。幽绿的应急通道光无声切割着空间的暗影。没有人欢呼,连松一口气的低叹都稀薄到近乎不存在。只有中央监测屏幕上奔流的数据瀑布和那个巨大刺目的【SUCCESS】,像某种宣告新纪元的冰冷神谕。

    图一凡的右手还僵在那枚冷硬的物理启动钮上。指关节的僵硬感如同冻结的金属外壳。他极其缓慢地、几乎是耗尽全力地才将弯曲的指节一点点松开。指尖离开按钮冰冷的金属表面时,那被压抑住的深层痛楚如同解冻的冰棱,沿着手臂酸涩的肌肉纤维钻上来。目光缓缓垂落,掠过工装袖口边缘——那里,从陈旧烫伤疤深处弥漫开的酸麻感正无声叫嚣,与屏幕上猩红的成功标记隔着时空无声共振。

    他抬起头。视线尽头,周晓白走向的那扇通往更深处的厚重铅灰色合金安全门,在她进入后无声滑闭。冰冷的门扉彻底阻隔了外部的一切。唯一残留在公共空间的痕迹,是应急灯惨白光晕落在金属门口地面的一小摊阴影——仿佛她刚刚站立之地还残存着某种非人的、冰冷的重量。

    一周后。军工某院顶层专用技术审定会议厅。厚重的紫红色绒布窗帘严密隔绝着外部天光。会议桌是能容纳三十余人的巨大长椭圆形,桌面乌沉发亮,能映出天花板上密集镶嵌的筒灯阵列。空气被恒定运转的中央空调抽干到接近真空的冰冷干净。没有杂音,连呼吸都刻板地控制在同一个频率。

    图一凡坐在长桌一端离主位最远的加座上,身份标签是高级工程师(辅助算法顾问)。位置如同一个局外人的标注。对面长边一字排开坐了七八位面孔陌生但气场凝重的专家。为首者年近六十,两鬓银白,戴着金丝眼镜,眼神透过镜片投射出来,带着一种近乎物理扫描仪的精密度。他胸前工号牌标注着某联审技术监察主任的特殊前缀。

    技术复盘的氛围如同法庭质询,不带一丝烟火气。

    图一凡同志,主任的声音毫无起伏,像播放一段剪辑完美的录音,最终实验中,你在算法核心嵌入的所谓‘非稳态流形平衡腔’模型,请陈述其构建过程的底层物理依据。

    图一凡的背脊在冰冷坚硬的椅背上挺得笔直。面前平板电脑的冷光照着他轮廓已显冷硬的侧脸。他调出一张极其复杂的多层混沌拓扑映射图:物理依据源于对靶前微秒级时空极端动力学的推演图像。传统的连续场论在微观非平衡态下存在盲区。该模型试图构建一个暂态的、基于多重逻辑拓扑相互倾轧的动态空间骨架……

    跳过物理描述部分。主任打断,镜片后的视线精准落在旁边一块副屏幕上实时更新的专家点评区文字流,直接回答:这个架构所依赖的‘多重逻辑拓扑倾轧’数学表达形式,是否经过了经典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与量子非定域性边界条件的双重可测性公理验证

    ……没有。图一凡声音干涩但清晰,核心构建过程依赖直觉图像引导的逻辑先验迭代。它是被‘创造’出来的,不是根据现有公理推导出来的。他强调着那个词。

    会议桌对面几人轻微交换了一下目光。旁边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古板的老研究员突然发难:你的意思是,这个支撑了整个实验、耗资数十亿、甚至可能改写某些领域理论基石的结构——他的手指用力点着图一凡屏幕上那个幽蓝色的星轨模型核心点,是闭门造车出来的‘物理幻想’!

    声音拔高,带着长久处于理论高地所积累的权威性压迫感!

    幻想!图一凡几乎是瞬间接住了这个词!像被这个词点燃了压抑的熔岩核心!他猛地向前倾身!动作幅度不算大,但那骤然紧绷的姿态如同弓弦拉到极限!他放在桌面上的右手下意识地紧握成拳!手腕在工装衣袖下微微起伏,旧疤的轮廓瞬间因用力变得无比清晰!指尖深深陷进掌心!

    那它怎么能让能量穿透靶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该经历什么才能成长简介 >一个人该经历什么才能成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