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略显苍白的侧脸上映出一圈冷硬的轮廓。她的手指从控制台上移开,放在膝盖上,握拳,然后慢慢松开。视线正透过巨大的观察窗,沉沉地落在远处冷却水流淌过的、冒着残余白烟的实验核心区。她的神情没有任何波动,镜片后的目光深不见底,如同两泓结了冰的寒潭。没有惊慌,没有指责,也没有失望,只有一种极度的、如同在解剖精密仪器般的、浸透了实验室冰冷灯光色彩的全然冷静。
当周围其他人或低头,或抹汗,整个控制大厅的气氛沉重得如同海底。只有周晓白一个人坐在那里,腰背挺得笔直,像一株生长在极地风雪中的寒松。她面前熄灭的三块主控屏幕上,幽暗的光映着她清晰冷静的侧影。没有人说话。失败的物理残骸冷却的嘶嘶声,就是这巨大空间里唯一的丧钟。
***
军工某院,代号天河的专项攻关团队。会议室的灯光依旧冰冷,白得晃眼。椭圆形的长会议桌周围坐满了人,制服整齐,肩章上的金属星徽在灯下闪着冷光。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过后的疲惫和一种巨大的沉重感。
……总体结论:第一次中等功率联合调试失败。系统安全性核心保障装置验证成功。但代价巨大——原等离子靶前场空间构型预压缩系统因为强制屏蔽过程遭受结构损伤,无法修复。直接经济损失预估在三千二百万左右。负责技术评估的中年工程师声音干涩,最后几个字在会议室里落得格外清晰。
时间损失呢桌首,负责工程的方副总师推了下黑框眼镜,声音没什么起伏,但每个字都像冰锥,节点。
按最顺利情况预估……目标集成测试节点,需要至少向后推延……二十一个月。技术评估员的尾音低了下去。
二十一个月!这两个数字如同巨大的铁锤砸在会议桌上!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会议室里的空气粘稠得无法呼吸。
失败的原因分析环节冗长而繁琐。图一凡坐在角落一个靠墙的加座上,没有资格在环形桌落座。他面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问题和推演符号,在写到聚焦磁透镜阵列偏振锁死这几个字时,他的笔顿住了。那次惊心动魄的零点几秒里的瞬间判断,此刻在巨大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面前显得如此微末。他想到了被破坏的预压缩系统,想到了那三千万……
核心问题之一,在于我们现有的理论模型对瞬时能量流的动态变化捕捉精度不足!坐在周晓白斜对面的一位资深研究员用力拍了下桌面的文件夹,纸张哗啦作响,尤其是极端条件下的微秒级时空动力学演化!没有可靠的预测模型做‘眼睛’,我们就只能像瞎子摸象!这次全靠运气才没爆炸!下次呢
没人附和,但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无声的压力汇聚到椭圆长桌末端那个方向。周晓白坐在那里,依旧坐得笔直。她没有看任何人,目光落在自己面前摊开的电子纸平板屏幕上,指尖在屏幕上缓慢地滑动。屏幕的光映着她毫无波澜的脸,像一层薄薄的冰壳贴在肌肤上。
关于‘眼睛’的问题。会议室沉重压抑的沉寂持续良久,周晓白终于抬起头,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整个会议室压抑的空气。她没有回应那位研究员的质问,目光平稳地扫过桌首的方副总师,语气平静得如同在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实:理论模型的精度需要全新的算法框架支撑。图一凡同志,她的视线准确无误地投向角落里几乎被阴影遮盖的位置,基于前期调试数据反馈和他自己的一套数学工具基础,结合我们在系统异常状态下捕捉到的部分极端条件动力学瞬态数据流……她顿了一秒,指尖在平板上轻点,一张极其复杂的立体混沌相空间演化轨迹的初步分析图被投送到会议桌中央上空,提出了建立一个实时耦合光路状态场的非平衡演化模型框架的思路。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从周晓白身上移开,如同探照灯般钉在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