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

    第二年的夏天闷热异常,连研究所院子里的蝉似乎都叫得有气无力。图一凡的宿舍恢复了规律的生活节奏,但那规律底下蕴藏着一股沉静的、几乎不带任何波澜的狠劲。

    桌上堆满了书和资料,其中一份厚厚的打印稿《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非线性热传导效应初步研究》格外醒目。不同于第一年的混乱,每一叠资料都被他仔细地标注整理。烟灰缸里再也没堆积成山的烟蒂。当巨大的心理压力碾过时,他会站到那扇洞开的窗前,任凭夹杂着城市气息的风吹过脸庞。

    敲门声。图一凡从满桌子的物理建模图像中抬起头。门口站着一位身材挺拔、穿着笔挺研究所灰蓝色作训服的中年男人,国字脸,板寸头,眼神带着一种惯于审视的锐利。他是所里保密级别很高的工程部的负责人之一,姓王,大家都私下叫他王阎罗——以要求严苛、毫不留情著称。

    小王说你这里,激光加热等离子体湍流这部分模型的拟合效果不错王阎罗的声音不高,却有种穿透力,开门见山。目光落在那份打印稿的目录上。

    图一凡站起身,微微有些紧张,点点头:是,王总。尝试用了一套改进的非线性场方程耦合来处理局域能流塌陷区的动力学涨落问题……

    王阎罗没有寒暄的意思,随手拉过椅子坐下:具体说说你怎么改的耦合项还有,实验组那边反馈你模拟的几个能量逸散阈值点和他们打出来的初步激光束斑纹图样有点对不上,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绕过去问题一个接一个,像冰冷的凿子敲在岩石上,精准地扎向模型的痛点。

    图一凡打开电脑,调出一张复杂的数学模型流程图和旁边对比的光学实验纹路图。他没有虚应故事,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方程和算法节点:耦合项在这里做了张弛项修正,替代了经典的泊松分布假设。至于对不上……他点开另一个文件窗口,我怀疑是现有的纹路特征提取算法过于依赖均质背景假设,而这个实验存在明显的靶材前表面熔蚀导致的不均匀辐射光场。我用信息熵加权重新处理了原始光学数据……他展示着几个复杂的数据处理脚本。

    王阎罗盯着屏幕,眼神专注,偶尔打断:这里张弛系数的取值依据熵加权窗口怎么设的问题依旧刁钻。图一凡一一解释,引用的依据或是自己做的独立物理推导小样章,或是指向了实验组某次失败的副参数记录——记录本身可能连实验组的人都忘记了。每一个环节,他都力图从底层物理过程本身给出逻辑支撑。

    半个多小时近乎拷问的探讨后,王阎罗紧绷的脸色似乎缓和了一丝微不可察的线条。他没有做出明确的评价,只是站起身:思路……有点邪门路子,但逻辑链倒还硬实。他拿起桌上那份打印稿,手指捻了一下纸张的厚度,回头把你这套东西从头到尾理一份完整的报告,包括你处理那些‘乱糟糟光学图样’的自定义算法脚本包,一起封装,送工程三部报备。

    没有表扬,只有冰冷的要求。但图一凡清晰地记得去年第一次尝试接触工程部课题时遭遇的无情否定。这一次,没有被直接打回。他看着王阎罗拿起那份报告走向门口的背影,感受到一种近乎虚脱的疲惫感,但内心深处,有一种像被高压锻打过的钢铁般的沉实感在缓缓凝聚。

    走廊里传来清脆的高跟鞋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音,节奏鲜明,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掌控力。那声音由远及近,最终在敞开的门口停下。图一凡抬头,心脏瞬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周晓白站在那里。

    几年不见,时间并未在她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反倒增添了几分淬炼后的沉静与犀利。她穿着合体的灰蓝色研究所制服裙装,短发更清爽利落,衬得脖颈线条优雅而有力。整个人像一把被精准锻造、收在鞘里的剑,锋芒内敛却更显凛冽。她的目光平静地落在图一凡脸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该经历什么才能成长简介 >一个人该经历什么才能成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