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很爽想去哪玩去哪玩!苏晴羡慕地说。
陆星宇笑了笑,没接话,反而看向晓阳:晓阳,你家面馆……忙吗我看你周末都要去帮忙。
话题突然转到自己身上,晓阳愣了一下。看着陆星宇真诚的眼神,再看看苏晴和陈默也好奇地看着她,她鼓起勇气,轻声说:嗯,挺忙的。早上四五点就要起来和面、熬汤底,准备一天的食材。中午和晚上是高峰期,要端面、收拾碗筷、洗碗……一直要到很晚。她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点温度,虽然累,但挺热闹的。街坊邻居都认识,张爷爷总夸我妈做的牛肉面筋道,李阿姨每次都要多加点香菜……忙的时候,爸妈在厨房里配合得特别默契,我爸揉面,我妈炒臊子,我在外面招呼客人、收钱……虽然地方小,挤挤挨挨的,但感觉……很暖和。她描述着面馆里那些琐碎而充满烟火气的画面,眼神渐渐柔和下来,嘴角也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温暖的笑意。那是她最熟悉、也最让她心安的世界。
陆星宇听得入了神。晓阳描述的景象,和他精致却空旷的家,和他父母在电话里讨论千万生意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种挤在小店里、一家人为了一碗面忙忙碌碌、热气腾腾的生活,带着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扎扎实实的温暖和人情味。他看着晓阳脸上那抹温柔的笑意,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触动,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向往。
听起来……真好。他由衷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那种一家人一起忙活,为街坊邻居做一碗热腾腾的面,看着他们满足的样子……一定很有成就感吧
晓阳有些意外地看着他,没想到他会这样理解。嗯,她点点头,特别是看到那些早起赶工的工人大叔,吃完一大碗面,舒舒服服地打个饱嗝,精气神十足地去上工的时候,就觉得……嗯,自己做的事,挺有用的。她用了有用这个词,朴实却有力。
陈默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从经济角度看,小面馆满足了特定人群的刚性需求,创造了社会价值。从社会学角度看,它也是社区关系的重要节点。林晓阳同学的家庭,在微观层面实践着一种紧密的社会联结和互助模式。他用他的方式,表达了对晓阳描述的认可。
对对对!苏晴猛点头,我就觉得晓阳爸妈的面馆特有人情味!比那些冷冰冰的大饭店强多了!
这次探访,像打开了一扇窗。晓阳看到了陆星宇世界的广阔和精致,也看到了繁华背后可能隐藏的疏离。陆星宇则透过晓阳的描述,触摸到了一个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扎根于泥土的真实世界,那里有他从未体会过的、另一种形式的富足和温暖。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少年坦诚的交流中,发生了奇妙的碰撞和理解。晓阳心中那份因环境差异带来的局促,在陆星宇真诚的向往和认同中,悄然化解了一些。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露台上。晓阳看着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更远处蜿蜒流淌的江水,又看看身边谈笑风生的伙伴们,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开阔。世界很大,路有很多条,但无论走哪条路,那份用心做事、与人联结的温暖,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
第五章:盛放的青春
时间如同青藤巷口流淌的小河,在课业的繁忙和农场的生机勃勃中静静流过。阳光农场在经历风雨的洗礼后,非但没有沉寂,反而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
在晓阳的精心照料和陆星宇科学种植的加持下(那些天然驱虫剂在陈默的数据记录中被证明确实有效降低了虫害率),菜苗们铆足了劲生长。番茄秧苗攀上了支架,结出了青涩饱满的果实,渐渐染上诱人的红晕;黄瓜藤蔓缠绕,顶着黄花的小黄瓜一天一个样;茄子紫得发亮,辣椒红绿相间;生菜、菠菜和小白菜更是郁郁葱葱,绿油油地铺满了菜畦。整个农场一片生机盎然,空气中弥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