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生物算力矩阵
0=100万。
足足一百万个副脑组成的生物算力矩阵,在短短十几秒钟内就培育完成。
这些副脑都泡在腔室的组织液中,有相应的血管输送营养,用庞大且复杂的神经元组织并联。
最可贵的,是这些副脑只有记忆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没有独立意识。
但同样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主控的系统,缺乏核心大脑。
陈佑先用生物芯片作为核心大脑,简单的对其进行控制。
“先算个圆周率看看。”
陈佑输入了一道数学题,让生物芯片利用这个生物算力矩阵对其进行计算1秒钟。
唰……
一行行数字疯狂刷新,在短短一秒钟内,就刷新到了1200亿位。
这个算力绝对可以。
但当陈佑利用虚拟世界同样计算圆周率1200亿位,然后跟生物算力矩阵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草……
从小数点后24位开始,就都是错的。
就这个计算水平,还不如他用笔算呢。
好吧。
人脑肯定不能跟电脑比这种纯数学计算,但也不至于错的这么离谱吧。
算了。
继续下一项测试。
陈佑使用虚拟世界,把一份10t的资料包,发送过去,让生物算力矩阵对这份资料包里面错误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
这个测试,涉及到信息传输速度,信息读取速度,信息处理速度,核心决断能力。
数据不断的刷新。
陈佑看到神经元信息的传输速度,已经达到惊人的175吉比特秒。
但核心的信息处理速度,却只有1800万比特秒,这个差距简直了。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
信息处理速度是算力,而是信息传输速度,并不是单个神经元组织的信息传出,而是整个神经元系统传输信息的总量。
也就是说,无数的神经元组织,在一秒内能向这100万个大脑,传175吉比特的信息。
所以别看这两个数据的比值差距过大,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唯一能够说明的,就是大脑的筛选和压缩算法无比牛逼。
五秒钟后。
生物算力矩阵把10t的信息处理完毕,但得到的结果有十五处错误。
陈佑看到结果,不自觉的皱起眉头。
两个测试的结果都表明,这个生物算力矩阵的问题很大。
继续测试。
图像处理能力。
陈佑又发送过去一个压缩包,大部分都是模糊的照片,但其中有几百张是正常的。
测试的内容就是利用那几百张正常图片,对剩下的图片进行补全。
2秒。
所有照片都被补全,甚至还都是高清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个成绩就离谱。
这个测试换成gpu,都得烧坏几千张显卡,人工智能也没有这个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