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闺秀选专业,古今艺术融
蕴含的磅礴力量,如同他熟悉的战场地形;他看得懂那行旅人物脸上的风霜与坚毅,如同他麾下跋涉的士卒;他更看得懂那大片损毁区域所代表的残酷——那是时间与灾难的“战损”!而旁边纪录片里,那些在放大镜下专注到近乎凝固的身影,那些屏息凝神、指尖稳定如磐石的操作……这哪里是“裱糊匠”?这分明是在最微观的战场上,以最精密的“战术”,与无形的敌人——时间、腐朽、遗忘——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无声的搏杀!每一片碎片的归位,每一笔谨慎的填补,都是在收复失地,都是在为文明的阵线,增添一寸不可磨灭的证明!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震撼、肃然起敬的复杂情绪,如同汹涌的暗流,猛地撞击着谢镇山那颗习惯了金戈铁马的心房。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女儿想要投身其中的,是怎样一片浩瀚而沉重的领域。

    这不是轻飘飘的风花雪月,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负重前行,是另一种形式的“守土有责”!就在这时,陈默教授引导着谢明玉和谢家众人,走到了长卷受损区域的正前方。

    他指着画面上经过修复、已能看出完整轮廓的一组人物——一位骑驴的老者正回头与挑担的仆役交谈,背景是重新接补好的山崖树木。

    陈教授的声音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热忱:“明玉同学,你看这里。

    修复的难点不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的连贯。

    原画此处损毁,我们根据残存笔意和人物动作的关联性推断,老者回头的角度、仆役担子的倾斜度、甚至他们之间视线的呼应,都需要极其精密的推敲。

    一处微小的角度偏差,就可能让整个场景‘气韵’中断,变成僵硬的拼凑。

    ”谢明玉听得入神,下意识地接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展厅里:“陈老师,我明白。

    就像我们修复一件破碎的瓷器,不仅要严丝合缝,更要让断裂处重新‘生长’出连贯的‘生命线’。

    这些古物……它们不是死的。

    ”她伸出手,隔着冰冷的玻璃,指尖虚虚地拂过画面上老者回望的侧脸,眼神专注而温柔,带着一种近乎信仰的光芒,“它们只是睡着了。

    我们能做的,是小心翼翼地拂去时间的尘埃,唤醒它们沉睡的故事。

    每一次成功的修复,都是让一段消失的时光,重新在当下……活过来。

    ”“让消失的时光……活过来。

    ”这轻柔却重逾千钧的话语,如同一声清越的磬音,穿透了谢镇山心中最后那层坚固的壁垒。

    他定定地看着女儿。

    她的侧影沐浴在柔和的射灯光线下,清丽的面容上没有了之前的迷茫和怯懦,只剩下一种近乎圣洁的专注与热爱。

    她指尖所向,是穿越千年的墨痕;她眼中所见,是沉睡又被唤醒的灵魂。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需要父亲庇护的闺阁女儿,而像一位找到了自己“道”的修行者,坚定而从容。

    谢镇山xiong中那股郁结的浊气,终于长长地、彻底地吐了出来。

    他沉默地转过身,不再看那幅恢宏的长卷,而是看向展厅一侧巨大的落地窗。

    窗外,是故宫巍峨连绵的朱红宫墙,是历经六百年风雨依旧傲然矗立的角楼飞檐,在秋日澄澈的蓝天下,沉默地诉说着时间的伟力与守护的意义。

    那厚重的红墙黄瓦,与玻璃柜内脆弱却重焕生机的古画,在此刻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共鸣。

    他背对着众人,宽厚的肩膀似乎卸下了无形的重担。

    没有言语,只是那紧握的拳头,缓缓地、缓缓地松开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简介 >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目录 > 第四十二章:闺秀选专业,古今艺术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