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祖母受邀约,天价出场费
键作用(尤其是解了谢明轩青训费用的燃眉之急);以及最核心的障碍——祖母和父亲那坚如磐石的等级观念。
硬劝?绝对不行,只会火上浇油。
必须找到那个能撬动他们心防的支点!她站起身,走到祖母身边,没有提钱,也没有提节目,而是轻轻拿过祖母手中那根饱受嫌弃的硅胶锅铲,语气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惋惜和探究:“祖母,您下午跟那‘无火灶’斗法,可摸出点门道了?孙儿看您似乎对它颇有怨言,说它炒不出‘金包银’的意境?”提到厨艺,尤其是自己尚未完全征服的新式厨具,祖母的注意力果然被分散了一些。
她冷哼一声,带着行家的挑剔:“哼!此物虽奇,却失了灶火的‘魂’!火力看似可控,实则虚浮不定,少了那份刚猛炽烈的‘镬气’!炒饭讲究的是猛火快攻,米粒在滚烫的铁镬中跳跃,方能粒粒分明,裹蛋均匀,成就那‘金包银’的绝品!这劳什子…温温吞吞,如何能成?”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技艺极致追求的执着和对现代工具不足的遗憾。
谢砚秋眼中精光一闪,找到了突破口!她顺着祖母的话,语气充满敬仰:“祖母所言极是!真正的顶尖技艺,对工具、火候的要求近乎苛刻。
孙儿在网上看过一些所谓的‘大师’做菜,用的倒是顶级灶具,可那手法、那火候掌控…啧,在您面前,怕是连学徒都不如。
”祖母脸上露出一丝被认同的傲然。
谢砚秋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而充满引导性:“祖母,您有没有想过,您这手登峰造极的‘金包银’,还有您那些秘而不宣的‘文思豆腐羹’、‘三套鸭’的绝技…若是…若是就此失传了,该有多可惜?”祖母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神闪烁了一下。
谢砚秋继续道,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使命感:“您看,咱们大夏朝多少珍贵的宫廷御膳秘方、古法技艺,就是因为敝帚自珍,或者…没有合适的传人,最终都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了。
后人只能从故纸堆里看到几个名字,却再也无法品尝、无法领略那份真正的精髓和匠心。
这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啊!就这么…断了传承,您不觉得…是罪过吗?”
她将“技艺失传”与“愧对祖宗”巧妙地联系起来。
祖母的眉头深深皱起,眼神中第一次出现了犹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
她一生以技艺为傲,视之为家族传承的一部分,从未想过“失传”这个沉重的话题。
谢砚秋捕捉到这丝松动,立刻祭出杀手锏——激将法!她的语气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愤慨”和“不屑”:“而且祖母!您知道现在外面那些所谓的‘御膳传人’、‘古法大师’都是些什么货色吗?拿着几个半真半假的方子,靠着吹嘘炒作,弄些花里胡哨的摆盘,就敢标榜自己是‘正统’!他们做的那也叫‘文思豆腐’?豆腐丝切得比筷子还粗!那也叫‘三套鸭’?连最基本的脱骨都做不到!可偏偏就是这些人,在电视上风光无限,被捧成‘国宝’,赚得盆满钵满!不明真相的百姓还以为,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技,就是这等粗陋不堪的东西!孙儿每每看到,都替您觉得憋屈!替咱们真正的古法技艺觉得冤屈!这简直是对祖宗心血的亵渎!”
她的话语极具煽动性,成功地在祖母心中树立起一群“欺世盗名”的假想敌。
果然,祖母谢王氏的怒火“腾”地一下被点燃了!她花白的眉毛倒竖,眼中精光爆射,手中的茶杯重重一顿:“岂有此理!一群沐猴而冠的跳梁小丑!也敢辱没祖宗基业?!简直该死!”
那份属于一品诰命夫人的威势瞬间弥漫开来。
“正是如此!”谢砚秋立刻火上浇油,语气激昂,仿佛在为正义而战,“所以祖母!与其让那些庸才鱼目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