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情愫悄然生,大姐遇知己
尽头那台刚刚发出噪音的实验室门口,眉头紧锁,语气带着一种冰冷的、近乎严苛的质问:“实验室操作规程第七条明确规定:进行高精度声学仪器操作时,必须关闭所有非必要设备,并提前通报相邻区域!是谁负责操作?基础规范意识如此淡薄!这是严重失职!”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安静的走廊里,带着一种理科生特有的、对规则和秩序的绝对执着。
“这种人为制造的高分贝突发噪音,对普通人是干扰,对感官异常敏感的个体,就是一场灾难!其影响不亚于一次微型的神经冲击!”他转向脸色难看的杨研究员,语气更加严厉:“杨老师,英才中心既然接纳了特殊学员,相应的环境管理预案就必须升级!尤其是对突发噪音源的监控和快速处置机制!不能每次都靠家属的应急反应!这是管理漏洞!必须立刻整改!”他这一番毫不留情、直指管理核心的问责,像一盆冰水,浇在刚刚经历混乱的众人头上。
杨研究员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却无法反驳。
其他工作人员更是噤若寒蝉。
谢砚秋蹲在弟弟的“茧”旁,听着陆沉舟那冰冷、严苛、不近人情却字字在理的斥责,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或惊慌、或同情、或抱怨,而是第一时间抓住了问题的根源——规则的缺失与管理的失职!他用他那种近乎冷酷的逻辑,在为弟弟的遭遇寻找一个客观的、可杜绝的理由!这种纯粹基于理性、不带任何怜悯色彩的“撑腰”,在此刻,比任何温言安慰都更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和力量。
她抬起头,看向那个站在混乱边缘、身姿挺拔、面容冷峻的年轻学者。
走廊昏暗的光线落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刀,闪烁着对秩序和规则的绝对信仰。
这一刻,他身上那种不近人情的冰冷气质,在谢砚秋眼中,竟奇异地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可靠感重叠在了一起。
风波过后,谢明哲在姐姐的安抚下,在“茧”中沉沉睡去,被小心地送回了研究室。
谢砚秋留下来处理善后。
当她疲惫地走出英才中心大门时,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谢小姐。
”一个平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谢砚秋回头,看到陆沉舟站在台阶上,手里拿着一个u盘。
夕阳的金光落在他身上,柔和了他过于冷硬的轮廓。
“关于明哲在高维点集分布问题上的一些…零散想法,”他将u盘递过来,目光依旧直视前方,没有看谢砚秋的眼睛,语气平淡无波,“我用tex整理了一下。
可能…对周老师后续引导有帮助。
里面有几个约束框架的模型,或许能降低他思维发散的无序性,提高效率。
”他顿了顿,补充道,“纯学术探讨,无关其他。
”谢砚秋接过那个小小的u盘,指尖触碰到他微凉的指尖,心头莫名一跳。
她看着u盘,又看看眼前这个依旧没什么表情、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例行公事的男人,那句“纯学术探讨,无关其他”,让她想笑,却又莫名地感到一丝…笨拙的真诚。
“谢谢陆师兄。
”她轻声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陆沉舟微微颔首,没再多言,转身走下台阶,很快汇入下班的人流中,背影依旧挺直、精准、带着拒人千里的学者气息。
谢砚秋握着那枚尚带着他指尖余温的u盘,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也吹乱了她的心绪。
一种极其陌生的、混合着感激、好奇、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深究的悸动,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流,悄然在她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