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父亲偏见深,女儿巧设局
远哥那点公考补贴,杯水车薪。
娘辛苦经营,让家里宽裕些,有什么不对?”“哼!”谢镇山猛地一拍藤椅扶手,发出“砰”的一声响,“宽裕?我谢家何时需靠妇人抛头露面、操持贱业来维持生计?!此乃家门之耻!有辱斯文!”他目光严厉地扫过柳氏,“那些订单,推掉便是!少赚些铜臭,也饿不死人!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教养好明玉明哲,方是正途!”柳氏的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头埋得更低,手指死死攥着手机,指节发白。
谢明玉抱着琵琶坐在角落,原本因文化节而雀跃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看着母亲受辱,眼圈泛红。
谢明轩更是直接跳了起来,梗着脖子:“爹!您这说的什么话!娘开网店怎么了?凭本事吃饭,光明正大!总比…”“明轩!闭嘴!”谢砚秋厉声喝止了弟弟即将出口的顶撞。
她看着父亲那张因固执而显得格外冷硬的脸,看着母亲强忍的委屈,看着弟妹们敢怒不敢言的神情,心中那团怒火,渐渐冷却,沉淀为一种冰冷的决心和清晰的算计。
硬碰硬,只会让父亲更加固守他那套陈腐观念,加深家庭裂痕。
必须另辟蹊径!必须让他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在这个时代,女子并非只能依附男子,她们同样可以顶天立地,甚至在某些领域,比男子做得更好!她们的才华与努力,值得最大的尊重!一个大胆而精妙的计划,如同黑暗中骤然亮起的闪电,瞬间在谢砚秋脑海中成型。
她要设一个局!一个让父亲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现实,甚至不得不依赖他所轻视的“妇人”的局!机会,很快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降临。
几天后,谢镇山在《大明劫》剧组的拍摄遭遇了重大瓶颈。
一场重头戏——大军开拔前夕,主帅于中军帐内大宴诸将,犒赏三军,提振士气。
这场戏不仅场面宏大,更是展现主帅人格魅力和统御之道的核心场景。
然而,问题出在“宴”上。
道具组准备的所谓“古代军宴”菜肴,在谢镇山看来简直是一场灾难!清一色用现代酱料和调味品调制的“伪古菜”,浓油赤酱,味道千篇一律,毫无古韵!烤得焦黑的“炙肉”用的是冷冻拼接牛排,炖得稀烂的“彘肩”是工业流水线的酱肘子,连那“鱼脍”都是超市买的速冻三文鱼刺身!更别提那些五颜六色、造型浮夸的“创新菜”,看得谢镇山额角青筋直跳!“停!”谢镇山忍无可忍,一声断喝,震得整个片场瞬间安静下来。
他指着桌上那堆在他看来如同“猪食”的菜肴,对着道具组长和负责餐饮的副导演,脸色铁青:“此等秽物,也敢称‘犒赏三军’?!莫说是提振士气,便是喂马,战马都要尥蹶子!军心何在?!士气何存?!”道具组长一脸苦相:“谢老…这…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最好的古风宴席定制了…时间紧,预算也有限…”“预算有限?时间紧?”谢镇山怒极反笑,指着那些浮夸的菜肴,“那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钱和时间倒充裕得很?!尔等可知,古之军宴,首重分量实在!次在滋味醇厚!更讲究一个‘同甘共苦’!主帅与将士同食一鼎之羹,共饮一瓮之酒,方能凝聚军心,同仇敌忾!此等虚有其表、味同嚼蜡之物,端上桌便是对军魂的亵渎!这戏,没法拍!”他态度强硬,撂下话便走到一旁,抱着臂,脸色阴沉如铁,一副“不解决就别想开工”的架势。
整个剧组陷入僵局,导演陈志远急得团团转。
这场戏至关重要,场景、群演、主演档期都卡死了,耽误一天损失巨大!可谢镇山的要求…上哪去找能在短时间内、还原出真正古法风味、分量实在又符合拍摄要求的宴席?消息很快传到了谢砚秋耳中。
她正和柳氏在仓库清点刚到的定制包装盒。
听着电话里陈导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