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得几乎握不住。屏幕的微光映着他毫无血色的脸。拍照录像不!太容易被发现,也太容易被销毁了!一个更冷静、更属于医学博士陈默的想法,在恐惧中顽强地冒头:源头数据。

    他需要直连医院的数据库,获取最原始的腹腔镜影像记录和那份该死的、被篡改过的术前报告。只有未经任何处理的RAW文件,才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才可能成为撕开这张黑幕的刀。

    咖啡的苦涩仿佛还凝在喉头,但现在,那味道被一种更尖锐、更冰冷的决心取代了。那截落在冰冷不锈钢盘上的肠管,无声地宣告:他无法再把头埋进沙子里了。一场他无法回避的战争,在他坚守的这片白色战场上,已经打响。而他所能依靠的武器,不是愤怒的呐喊,而是刻在骨子里的科研本能,是那点对医学最后纯粹的信仰——他必须拿到证据,那沉默的、冰冷的、数字化的真相。

    第二章:徘徊的泥淖

    冰冷的瓷砖墙触感似乎烙进了陈默的脊椎骨。他把自己关进那间不足六平方的住院总值班室,门锁咔哒一声落下,像是隔绝了外面那个充斥着消毒水与谎言的世界。窗外,城市的光污染在廉价窗帘上投下模糊晃动的影子,像窥伺的眼睛。胃里翻腾的恶心感还没散去,手术室里那啪嗒一声轻响——健康肠管落入金属托盘的脆响——依旧在耳边回放,每一次都像重锤敲击着太阳穴。

    举报

    这个词像黑暗中燃起的微弱火苗,带着一丝本能的冲动。三年了。陈默靠在吱呀作响的办公椅上,指尖无意识地在积满灰尘的桌面划过。三年前,他怀揣着印在医学院校训石上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踏入仁和,满腔的热血仿佛能融化一切坚冰。那时的他,绝想不到举报会成为他心底一个如此沉重、如此绝望的字眼。

    他不是没试过。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心灵和前途的双重冒险。

    最初,是入职半年后那场可疑的用药风波。一个新来的规培生,因为误读了一份被刻意修改过的用药剂量表,差点酿成大错。病人抢救过来了,但没人追查那份剂量表的来源,所有矛头都指向了那个战战兢兢的规培生。陈默看不过去,避开人,在午休时间溜进行政楼,将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和疑点塞进了院长信箱。那薄薄的信封,承载着他年轻的热血和微弱的希望。

    石沉大海。

    信箱像一只贪得无厌的怪兽,吞下了他的呐喊,却连一丝回音都吝于给予。等待的日子,他像惊弓之鸟,每次路过行政楼都下意识加快脚步,每次听到刘振峰的声音都心头一紧。他害怕那双看似平静却深不见底的眼睛会突然看向自己,害怕那句温和的小陈医生,最近工作怎么样背后藏着无形的刀锋。前途那张来之不易的博士文凭,那份让父母在老家挺直腰杆的工作,都悬在头顶,摇摇欲坠。恐惧,第一次如此具体地攫住了他。

    后来,他学聪明了。不再硬碰硬,尝试更聪明地发声。他花了整整两周,整理了一份关于优化急诊手术资源分配流程的报告,数据详实,建议中肯。他特意选在院务扩大会议上,当着一众院领导的面,包括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张启明——这位他读研时就认识、平时对他颇为和蔼的老领导——侃侃而谈。他的报告里,小心翼翼地避开敏感的人和事,只谈流程,甚至引用了张副院长以前公开讲话里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片段。他期待着一个拨乱反正的契机。

    汇报结束,掌声稀稀拉拉。张副院长脸上挂着那副标志性的、和煦如春风般的笑容,起身走过来,亲切地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

    小陈啊,他的声音不高,带着长辈的关切,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想法很有见地,年轻人就是要有这份闯劲和责任心!我们医院就需要你这样肯动脑筋的骨干。他顿了顿,环顾四周,笑容更深了些,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在陈默脸上扫过,不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白袍焚证简介 >白袍焚证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