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云影今年39岁了,她每天想着和丈夫方泰生个二胎,可是丈夫方泰一到晚上就拥被而睡……

    1.云影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出义乌火车站时,正午的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六月的热浪扑面而来,混合着车站外各种方言的叫卖声,让她一时有些恍惚。她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白色衬衫的后背已经湿透,紧贴在皮肤上。

    真的要做这个决定吗三天前父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那个在县城中学教了三十年书的老教师,眼镜后面的眼睛里满是担忧。

    爸,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不能一辈子在文印店做打字员。云影记得自己当时的声音有些发抖,但异常坚定,我想做点属于自己的事情。

    现在,站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街头,云影深吸一口气,从包里掏出记满地址的小本子。她提前在网上联系了一家青年旅舍,据说那里住着很多像她一样来义乌创业的年轻人。

    姑娘,要坐车吗一个皮肤黝黑的三轮车夫操着浓重的口音问她。

    云影摇摇头,她得省下每一分钱。按照手机地图的指引,她拖着行李走了将近半小时,终于找到了那家藏在巷子深处的青年旅舍。招牌已经褪色,门口挂着如意家三个字的木牌在微风中轻轻摇晃。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扑面而来的是饭菜的香味和年轻人的谈笑声。前台坐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正低头玩手机。

    你好,我是预定了床位的云影。她轻声说。

    马尾辫姑娘抬起头,露出灿烂的笑容:哦!你就是群里说要从江西来的那个要做手工的我是小林,这里的老板之一。

    就这样,云影在如意家安顿下来。八人间的上下铺,她的床位靠窗,每月租金六百元。同屋的姑娘们来自天南海北,有做小商品批发的,有做直播带货的,还有像她一样怀揣梦想但还没找到方向的。

    第一周,云影几乎走遍了义乌所有的小商品市场。她原本打算做手工饰品,但在看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成品后,这个想法很快被现实击碎——她的手工根本无法与机械化生产的商品竞争价格。

    转折出现在第七天的傍晚。疲惫的云影坐在市场外的石阶上啃着馒头,注意到不远处一位老太太正在绣花。那精细的针脚,栩栩如生的图案,让她看得入了神。

    姑娘,喜欢刺绣老太太注意到她的目光,笑着问。

    嗯,我奶奶以前也绣,教过我一些基础针法。云影蹲下身,小心地触摸那块绣着牡丹的绸缎。

    现在年轻人学这个的少了。老太太叹了口气,都嫌费工夫,不赚钱。

    那天晚上,云影失眠了。凌晨三点,她轻手轻脚地起床,从行李深处翻出奶奶给她的绣花针和几卷丝线。借着手机的光亮,她开始在一块白布上绣小时候奶奶教她的梅花图案。

    针脚歪歪扭扭,远不如老太太的精美,但云影却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第二天,云影向小林打听哪里有学刺绣的地方。

    刺绣小林咬着筷子想了想,老城区那边好像有个刺绣协会,不过现在做这个的真的很少了。你确定要学

    我确定。云影的眼睛亮晶晶的。

    就这样,云影开始了白天在市场帮人看摊赚生活费,晚上去刺绣协会学习的日子。教她的是一位姓苏的退休老师,年轻时曾是国营绣花厂的技师。

    刺绣不是简单的技术活,苏老师常说,每一针每一线都要用心,绣出来的东西才有灵魂。

    三个月后,云影的第一批作品——十块手帕,每块上面绣着不同的花卉,终于完成了。她忐忑地将它们拿到市场外的步行街摆地摊。

    纯手工刺绣,八十元一块。她写了个小纸牌,声音小得几乎自己都听不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假如有一笔200万简介 >假如有一笔200万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