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计算了一遍。
不为别的,只为了有朝一日,当有人指着这块地说你们是违建的时候,我能把图往桌上一拍,让他们闭嘴。
雨又下了起来。滴在图纸上的水珠,被我一把抹开。
我在笔记本旁写下第一句话:
此为合法建筑预案第一稿,编制人:苏沉,2022年3月。
我知道,没人会替我背书。那我就自己盖章。
窗外黑夜漫长,风穿过屋顶的洞口,吹得图纸作响。我听见有人在门外喊:苏沉,有人要见你,说是你爸以前工地上的老朋友。
我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把门拉开一条缝。
那人披着雨衣,肩上背着一支钢尺,眼里有光。
我心里一震。看来,有些事,真的是时候开始了。
2
图纸重生
天一亮,我就跟着那人去了镇边的老工棚。他叫梁师傅,工地上都喊他老梁。五十多岁,一张脸被风吹雨打成了砂纸,眼神却亮得跟灯泡似的。
他带我穿过一片废弃钢架区,指着一块蒙灰的绘图台说:你爸以前就在这儿画图,我在旁边砌砖,那时候条件比现在差,照样把一栋栋楼盖起来了。
我看着那张绘图台,仿佛能看到父亲卷着袖子、低着头在图纸上推铅笔的样子。
你现在是想真干点事,还是一时冲动
我点点头:是真想干。
老梁抿了一口茶,没再说什么,把一套图纸摊在桌上。这是我这些年跟过的几个大项目,我边干边学,回头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那天我在工棚待了一整天,翻了几十张图纸,把所有可用的结构、管线设计都拍进了手机。傍晚的时候,老梁递给我一份名片:你要真想干,有一个人你得去见。他叫赵济东,原来是市设计院的老总工,后来因为坚持意见跟领导闹翻,被下了岗。
他肯帮我
试试吧。我在你爸葬礼那天见过他,他站得远,没出声。我猜他心里还挂着你爸。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市里,照着地址找到了赵济东的门。他住在一个老小区顶楼,推开门一股油漆味儿。他正刷墙,穿着一身旧军大衣,见我报出名字,愣了一下:你爸是苏立文
我点头。
他放下刷子:进来说。
屋里堆满了绘图纸、模型材料、旧电脑,一张老照片压在笔记堆里,是我爸和他并肩站在工地上,手里各自拿着图纸。
那时候你爸胆子大,见谁图画得不对都敢上去吼。我那会儿喜欢他这一点。后来,他为了一处工地事故顶了责任,真是……唉。
我低声问:赵工,我现在手上有一个项目,想自己主导,可能不大,但我想做一套完整的图。
他没答话,转身拉开抽屉,拿出一台老式绘图仪。
你用得来吗
我点头。
那晚我没回家,就在他那张老办公桌上铺开纸,开始一笔笔地画。赵工时不时走过来看一眼,指出比例问题,管线逻辑不合理的地方,我重新改,改到手指酸软,眼睛发花。
一直到天快亮,他才说:你这稿,差不多能见人了。就这基础,再出一份模型预算和风险分析,就能拿去谈事。
赵工,我没资源,也没人脉,真有人愿意听我讲这个方案吗
他叹了口气:没人一开始就有资源。但你得有个开始。就算没人听,也得有人说出来。
第三天,我拉着电脑回到镇上,去了社区服务中心,说要约见镇建设办。
等了一个多小时,一个叫李宁的年轻干部接待了我。他三十出头,戴眼镜,态度还算客气。
我递上设计方案,一页页翻给他看。从基础勘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