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最得力的助手兼翻译官。

    这个‘大脚怪饲料’是什么金额这么大

    哦,那是壮壮的加餐,它冬天消耗大。林雀一边帮忙分类票据,一边解释。

    这个‘星光粉’又是什么听起来像化妆品

    是呀!舞台特效用的闪粉,贵着呢!效果可好了!林雀眼睛发亮。

    效果再好也不能一次买十箱!库存积压就是浪费!沈砚秋头疼地揉着太阳穴,在预算表上狠狠划掉一笔。

    林雀吐了吐舌头,赶紧把剩下的闪粉票据藏到身后。

    沈砚秋利用自己的法律和谈判专长,重新梳理了场地租赁合同,据理力争,硬是把租金压低了15%。她联系了几个做活动策划的大学同学,软磨硬泡,接下了几个商场开业庆典和社区活动的暖场表演,虽然钱不多,但总算有了进项,缓解了燃眉之急。

    同时,她开始尝试理解这个家的运作逻辑。她不再强硬地要求改变流程,而是试着观察。她看到林雀在十几米的高空,仅凭一根吊杆和彼此的信任,完成令人屏息的翻飞;看到老赵带领杂技队的孩子们一遍遍枯燥地练习,摔倒了再爬起来;看到魔术师陈伯即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也会一丝不苟地变完他的鸽子;看到饲养员老张深夜还在给生病的猴子喂药,眼神温柔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一种陌生的、混杂着敬佩和感动的情绪,在沈砚秋心底悄然滋生。这份对技艺的执着,对舞台的敬畏,对同伴的信任,对她所熟悉的那种冰冷、高效、利益至上的世界,是一种强烈的冲击。

    一天排练间隙,沈砚秋看着林雀从高空稳稳落地,动作轻盈得像一片羽毛,忍不住问:你不怕吗那么高,万一……

    林雀用毛巾擦着汗,闻言转过头,琥珀色的眼睛在阳光下亮晶晶的:怕啊,当然怕。每次上去,心都跳得贼快。她指了指自己的胸口,但怕归怕,该飞还得飞。信任你的搭档,信任你的装备,信任你自己的身体和千锤百炼的感觉……然后,把害怕变成力量,让它在空中炸开,观众看到的,就是‘美’和‘奇迹’了。她的话语简单却充满力量。

    沈砚秋若有所思。她习惯了规避一切风险,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而林雀的世界,似乎恰恰建立在拥抱风险、将恐惧转化为动力的基础上。

    两人的合作渐渐有了默契。沈砚秋负责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对外谈判,像一位冷静的舵手,努力稳住这艘破船不沉。林雀则负责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保证演出质量,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团队。她们时常争吵,沈砚秋觉得林雀太理想化不顾成本,林雀觉得沈砚秋太冷血不懂艺术。但争吵过后,往往能找到一个折中的、更好的方案。

    沈砚秋甚至开始尝试一些小小的改变。她用省下的钱,给孩子们换了更安全的训练护具;给老旧的音响设备做了基础维修;甚至默许林雀用预算外的一点私房钱,买了些便宜但鲜艳的布料,由团里手巧的大姐们缝补那些过于破旧的演出服。当看到孩子们戴着新护具开心地翻跟头,听到稍微清晰点的音乐响起,看到演员们穿上新衣服时脸上焕发的光彩,沈砚秋心里,一种从未有过的、微小的满足感悄然升起。这感觉,不同于打赢一场官司的快感,它更温暖,更踏实。

    然而,平静的日子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夏季暴雨打破。

    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原本计划有一场小型演出。乌云毫无预兆地压顶,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疯狂砸下,天地间一片混沌。演出取消了,大家忙着加固帐篷、转移怕淋的动物和设备。

    主帐篷!主帐篷撑杆好像不对劲!大力士阿山在风雨中嘶吼。

    沈砚秋和林雀正在后台帮忙收拾道具,闻言心头一凛,同时冲向主帐篷入口。只见狂风像巨手般撕扯着巨大的帆布,一根支撑侧翼的主木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继承马戏团后简介 >继承马戏团后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