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其①:归召
生物气息,几乎能想见它一路在货车车厢、长途客运、行李缝隙间颠簸的模样。

    信封上没有邮票,没有机器印出的地址条码,没有任何能证明它曾经被现代物流系统接收过的痕迹。只有一行用黑se软笔写下的收件地址,笔画沉稳,钢笔触纸时笔尖略一蹲、再提,笔锋转折处笔墨微重,是那种早年练过书法的人常见的书写习惯。

    字迹极为熟悉,甚至过於熟悉——是父亲的笔迹。那种不容质疑的规整与压迫感,方回只在过年扫墓时才偶尔见过,刻在墓碑碑文边栏的一行捐款人名下,笔势森严,如镌在石上。

    他这时才想起这封信不是寄来的,而是昨天下午,一位从家乡来的同乡送到办公室的。

    那人身形瘦削,头发sh濡,脚上沾着斑点未乾的泥。方回还记得他推门进来时,身上那件廉价轻便雨衣还淌着水痕,像刚从浓雾中走出来。那人声音嘶哑,一开口便说:「家里急事。」然後什麽也没补充,只将信放下,转身就走。背影有些弯,脚步带着仓皇,沾了泥的鞋底在灰se办公地毯上踩出几个水迹,引来隔壁两个财务部nv职员侧头张望——带着好奇、猜测,但没人多问。他们都知道方回「老家在乡下」。

    而他当时不过是皱了皱眉,伸手拈起信封,在看清笔迹後那动作顿了半秒,随即不动声se地将它塞进桌角的深蓝文件夹底下,仿佛只是一张失效的会议备忘。

    方回从不否认自己对「家」的情感极度稀薄。自从他大学毕业,拒绝回老家接手镇上的什麽「文化研究所」职务、选择独自留在首都霁yan做一名金融分析师之後,与家族之间便像切开一段麻绳一样,表面还缠缠绕绕,实则已裂开不可复原。

    他将那座被包装成「古韵遗风」的落棠镇,视作一个被旅游局和民俗学者联手塑造出的样板舞台,实则根基早腐,只剩下一层烟雾缭绕的幻象。

    群山褶皱深处的巷子、灰白墙t、苔痕深处的祠堂与香火——那些场景在他记忆中并不美,反而常带着某种黏腻不明的东西。不是乡愁,是警觉,是被难以言喻的传统网络束缚住的窒闷感。

    他知道自己对它有抗拒,但从未试图细究那情绪的根。就像那封信一样,不拆开,它就还只是纸。但现在,它横在桌上,在cha0气蒸腾的霁yan午後,终於开始发酵了。

    然而此刻,那封静默的信,却像一块石子被抛入si潭,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无法忽视的涟漪,缓慢、执拗,却持续不断地扩散开来。

    那gu熟悉的、陈年未动的烦躁感,如同水草里蕴藏的藤蔓,在他未察觉时已从胃底悄悄爬升,冰冷,绕上心口,收紧,勒住他的节奏。他本能地皱眉,放下了手里那只马克杯,金属杯底磕在玻璃桌面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嗒」,在整层大楼午後的沉静里脱了音。

    理x告诉他这只是封来自某个老镇、某位守旧父亲的家信,与k线图无涉,与现金流模型无涉,与霁yan城里的期权、货币、指标走势全无g系。然而他的指尖,却自己动了。

    他伸出右手,手背浮着些许青筋,指节略显僵y,触碰到牛皮纸信封粗糙的纸面,那质地与城市里都不同。一gu奇异的味道从信封的缝隙中逸出,不浓烈,却足以让他下意识屏住了呼x1。

    那不是办公室空调里循环的塑胶与消毒水味,也不是他每日下班穿越高架桥时闻到的汽油和雨泥的气味——那是深沈的、彷佛从很远很远的年代渗出来的味道。混合着劣质纸张、长时间静置的墨、还有某种……他说不清的熟悉感。像他幼时某个冬夜从祠堂後门溜出时,经过祭台下的暗井,那井口飘出的y冷气息;又像是某次他躲进祖屋後山的仓房里,被灰尘与焚香燻得咳嗽不止时,鼻间留下的余味。

    他轻轻一扯,封口开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墟简介 >归墟目录 > 第一章|其①:归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