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湘半城
偷,也无从统计。不少史书估计说曾氏天京一战获资数千万。数千万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数十亿,在当时更是非常惊人的资产。鸦片战争以前,清朝国库历年多有结余积储。乾隆四十六年(1781)户部存银多达七千余万两,曾国荃堪与之比;嘉庆十九年(1814),户部库存银为一千二百四十万两,曾国荃至少三倍之;到道光三十年(1850),户部存银大为下降,有一百八十余万两,曾国荃至少三十倍之;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由于军费开支猛增,咸丰三年(1853)时,户部仅存银二十二万余两,曾国荃至少一百五十倍之。说其富可敌国,一点都不为过。

    除了曾氏兄弟外,湘军的大小头目也都发了大财,连军中伙夫都腰缠万贯。天京城中四十岁以下的女子都被抢劫一空。长江之中千船万闸,日夜川流不息,都是运往湖南的装满财物和女人的船。之后的几年,湘军子弟抢购土地,遍及湘鄂,朝野议论纷纷,连恭亲王奕?(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在京城听说后都很是不满,慈禧太后更是心中不快。

    正因为太平天国的巨额财富尽数落入湘军将领之手,曾国荃为了掩饰自己一战暴富,才有意纵火焚烧了天王府。清廷对太平天国之贮金一直极为关心,一度下令追查。曾国藩则全力为湘军掩饰,极力为曾国荃鸣冤,说:“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饕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老饕”为时人给曾国荃起的外号,意为贪吃、好吃。那么,曾国荃真的冤枉吗?

    湖南人王闿运曾不无讽刺地说:“曾侯工作奏,言钱空缕。”意思是曾国荃买笺纸都要一掷千金。若非富得流油,何至于如此。王闿运本人是有名的湖南才子,与湘军关系密切,曾多次劝曾国藩自己当皇帝,还应邀修《湘军志》一书。以王闿运与湘军的亲密关系,他的话断然不是空穴来风。就连曾国藩幼女“满小姐”曾纪芬也说她九叔曾国荃“每克一城,奏一凯战,必请假回家一次”,实际上就是请假将抢劫的财物运回老家。而运回去的金银则被用来大肆购买田产,正因为曾国荃抢购土地到了疯狂的地步,当地人才将他称为“老饕”,以此来讽刺他的贪婪。

    王闿运,字壬秋、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早年饱读史书,文采斐然,中了举人后多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他在京城经常参加友人诗会,因才高八斗而轰动一时。当时朝廷重臣肃顺非常重视人才,其幕僚大多都是汉人。肃顺经常说:“满人除了会要钱,还会做什么?当今国家有难,非用汉人不可。”他平时对满族官员十分苛刻,对汉官却非常恭敬。有人表示不满,肃顺则说:“咱们旗人都是些混蛋!瞧那些汉官,个个才思敏捷,运笔如飞,哪里得罪得起啊。”肃顺非常赏识王闿运,奉为座上宾,赠予名贵的俄罗斯贡酒,将最重要的文书都交给王闿运起草。有一次咸丰皇帝看到肃顺呈上的公文,赞赏不已。肃顺如实告之:“是湖南举人王闿运所写。”咸丰皇帝很是惊叹。王闿运一时成为京城的风云人物,与肃顺幕府里的李榕、严咸、黄瀚仙、邓弥之、邓保合称为“肃门六子”。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诛杀了肃顺。时在山东的王闿运听到消息后,十分悲痛,赋诗道:“当时意气备无伦,顾我曾为丞相宾。俄罗酒味犹在口,几回梦哭春华新。”并且不顾被株连的风险,暗中周济肃顺的家人。王闿运一生都视肃顺为知己,直到晚年与人聊起肃顺时,还大声说:“人诋逆臣,我自府主!”泪水涔涔而下。肃顺倒后,王闿运改投曾国藩门下。不过他为人狂狷谐谑,大胆妄为,与谨小慎微的曾国藩完全不是一路人,加上不愿意屈尊成为曾国藩的幕僚,一直只是以清客的身份交往,很快就因为被冷落而离开。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想要以修志来纪念表彰湘军的“功绩”,这时候,他想到了学富五车又很熟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简介 >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目录 > 湘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