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II 从蒙巴那斯出发去参战(一)公鸡与小丑
·科克托。

    这样一来,诗人放心了,他们之间有关这次采访引起的纠纷总算平息了。

    然而,不久以后,新的乌云又开始笼罩在他们的头顶。在20年代毕加索开始接近超现实主义者们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下起了毛毛细雨。这些超现实主义者十分厌恶科克托的《屋顶鳏夫》。在西班牙战争期间与战争之后,毕加索明确地从政治上站到了左派一边的时候,他们之间出现了暴风雨般的尖锐对立。随着战争的来临,他们之间的暴风骤雨也爆发了:有点儿神奇般地成功躲避了被清洗的科克托走得更远,他竟然公开向阿尔诺·布里凯表示效忠……

    过了很长时间之后,到了20世纪60年代,毕加索虽然也不拒绝他登门,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所作所为。对科克托持此态度的不仅是毕加索一个人。弗朗索瓦兹·吉洛曾经讲过:他和保尔·艾吕雅在马赛附近的圣特罗佩Saint-tropez,法国马赛附近圣特罗佩海湾的海滨浴场。时,有一条游艇开来停靠在塞内基耶家门前的港湾,科克托从游艇上下来。从来不喜欢他的艾吕雅对他十分冷淡。在科克托一再坚持下,艾吕雅冷冰冰地同他握了一下手。握了总比不握好嘛。这都值得科克托将它吹嘘为艾吕雅是他的“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毕加索从未对他热情过。1952年艾吕雅去世之后,毕加索的态度有了少许的改变。

    有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科克托在蒙巴那斯很红,还有另外一个诗人和他一样红,而且持续的时间或许还更长。他也是既写诗歌,也写小说、戏剧,其天赋多种多样,尽管他也十分擅长讨好沙龙的女士,但没有费多少精力就打入了文学艺术先锋和时代精英的圈子内,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从本质上讲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是何人呢?他就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科克托和阿波利奈尔从1916年起就认识了。起初,他们的关系中始终充满着怀疑与不信任。阿波利奈尔于1917年写给毕加索的信中说,他与科克托之间的关系稍有好转。这是因为年轻的科克托于3月份写的信中,完全拜倒在阿波利奈尔脚下的原因吗?

    我向您保证咱们将共同工作,而且我过去就一直确信咱们的交往不会中断。请原谅我冒着别人认为“这位年轻人极力在为自己的前途铺垫”的危险一再坚持。我如此勇敢地、郑重地向您请求恢复咱们的关系,完全是为了咱们共同的事业。哪怕是您对我的不信任我也感到高兴,就像经过乔装打扮的泥瓦工遭遇到另一位高手,并且察觉到对方持保留态度,仍然敬佩他一样。

    [摘自1991年发表的让·科克托与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的《通信录》]

    或者可能是毕加索的干预呢?据科克托讲,是毕加索坚持要求他们两位诗人见面,并且互相合作共事。

    我为我们如此重要的见面深感欣慰,也对毕加索全心地希望咱们和好非常高兴,他经常讲“但愿您与阿波利奈尔能够相亲相爱”。

    [摘自1991年发表的让·科克托与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的《通信录》,1917年4月13日的信件]

    科克托和阿波利奈尔之间的关系有高潮也有低潮。科克托抱怨阿波利奈尔认为他是个“可疑人物”,阿波利奈尔怨恨科克托企图夺取他取代马克斯·雅各布在毕加索身边的地位的可能性。说到底,是社会上的流言蜚语、传说中的故事,不断地给他们之间的关系增添阴影。

    时间在流逝。科克托宣布要夺取处于战争期间的巴黎的时候,他心目中的目标是在巴黎的一个位置,而不是巴黎城市本身。这就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从前占据,而随着他去世放弃了的那个位置。他们之间多年隔阂与纠纷的深层根源就在于此:如果阿波利奈尔活着的话,科克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巴黎的盛宴简介 >巴黎的盛宴目录 > II 从蒙巴那斯出发去参战(一)公鸡与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