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至少他这次认真看了,还发给地球了。算是……进步
符云曦没有回答。她看着主屏幕,开始按照命令,整理和打包她的模型数据。窗外,遥远的星辰沉默依旧。而那颗橙红色的目标——火星,在导航图上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一些,也更加遥远了。等待,成了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而她只希望,在答案传来之前,那脆弱的平衡,还能维持下去。
第十六章:漫长的回声
第一百八十八天。符云曦的模型数据已经打包加密,以最高优先级,像一封塞进宇宙漂流瓶的信,发向了遥远的地球。现在,他们能做的,只剩下等待回信。
等待,在深空里,是一种特别磨人的酷刑。时间被拉伸得像一块没有弹性的口香糖,粘稠,乏味,却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紧张感。
公共活动区,气氛比太阳风暴前更加沉闷。
伊莎贝拉不再哼意大利民歌了,也不再给营养糊起外号。她大部分时间都飘在驾驶舱,或者在公共区漫无目的地游泳,偶尔会停在通讯控制台前,盯着那个显示上行链路状态的指示灯发呆,那灯稳定地闪着绿光,表示信号发射正常,但接收端却是一片死寂。
嘿,莉娜,她有一次忍不住飘到埋头数据的莉娜旁边,你说,如果我们对着深空大喊‘有人吗’,会不会有外星人先回信
莉娜头也没抬,手指在屏幕上划拉,根据现有射电望远镜数据和德雷克方程的保守估计,在可观测宇宙内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并非为零,但他们在我们通讯范围内并恰好能接收和回复我们特定频段信号的概率……
停!伊莎贝拉举起双手作投降状,我错了,我不该问。我还是去数数通风口有多少个螺丝吧。她叹了口气,飘走了。
田中健二的绿豆芽又长高了一点点,第三片小叶子正在努力展开。他每天都会仔细记录它们的生长数据,仿佛这是整个任务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偶尔会飘到符云曦旁边,递给她一个水袋,或者只是安静地待一会儿。
还在看那些曲线他有一次轻声问,目光落在符云曦屏幕上那两条重合的线上。她把那个界面设置成了屏保。
符云曦点了点头。它们不会自己消失。
模型已经发回地球了,云曦。田中说,控制中心有顶尖的团队,他们会给出专业判断的。
我知道。符云曦说。但她没说出口的是,信号单程就要几十分钟,加上地面分析、决策、再回复……这期间,飞船依旧带着那个未知的隐患,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冲向火星。
她依然每天例行检查所有工程数据,特别是那个引擎支架连接点,以及水循环过滤单元的效率曲线。应力点的数据在没有引擎工作时,安静得像睡着了。水循环过滤器的效率,则以一种缓慢但确实无疑的速度,持续下滑。她已经向万斯申请,更换了第一组备用的高效滤芯。
万斯指挥官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他严格执行着作息表,监督着每一个流程,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在他固定跑步机上跑步的时间,似乎又延长了十分钟。跑步机传送带的噪音成了舱内最规律的背景音之一,稳定,持续,像一台永不停歇的节拍器。
日子一天天过去。第一百九十天,一百九十五天,第二百天。
地球依旧沉默。
第二百零一天,通讯控制台突然发出嘀的一声,一个表示有信号正在尝试连接的图标闪烁起来。
几乎是瞬间,除了万斯,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事情,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控制台。
伊莎贝拉第一个飘了过去,眼睛瞪得像茶碟。是……是回复吗
图标闪烁了几下,试图建立握手协议,但很快又熄灭了,变回了待机状态。
信号干扰。伊莎贝拉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