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麻子身旁小弟冲向收猪点的工作台,一把掀翻了桌子。
登记簿、检疫工具散落一地,现场顿时一片混乱,村民们的惊呼声、猪的嘶叫声此起彼伏。
田恬却没有慌乱,她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她迅速组织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帮忙控制住受惊的猪,她自己则捡起地上的文件,仔细检查是否受损,同时大声对村民们说:大家放心,我们的收猪点合理合法,他这是在故意捣乱!
就在场面僵持不下时候,人群外突然传来一声高喊:都别吵了,我有话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村里的老支书李大山,拄着拐杖,步伐略显蹒跚却又透着几分决然,奋力拨开人群走了进来。
老支书在村里德高望重,平日里对乡亲们关怀备至,大伙都敬重他,见状纷纷自动让出一条路。
他走到众人面前,目光威严地扫视一圈,最后落在王麻子身上,沉声道:我王麻子,以往你做的事情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如今这个田知青和秦大夫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甜水村做点事,容不得你在这儿放肆。
老支书说着话,猛地将手中的拐杖往地上重重一戳,发出咚
的一声闷响。
怒声呵斥道:我看还有谁在这儿捣乱
周围的村民们本就对这混乱的局面憋了一肚子火,此刻见这般情形,再也忍不了,纷纷出声附和。
就是,太不像话了!
不能让他们这么胡作非为!
很快,王麻子一伙人被村民们扭送至公社,往日的嚣张跋扈全然不见。
这一场闹剧终于结束,田恬迅速投入到恢复收猪点秩序的工作中。
她扬声招呼着:乡亲们,事儿都过去了,咱把这儿拾掇利落!
村民们纷纷响应,挽起袖子,齐心协力。
田恬蹲下身子,轻轻扶起被砸翻的凳子,旁边几位大叔合力抬起沉重的桌子,将其稳稳归位。
年轻力壮的小伙们则忙着清理地上散落的杂物。
田恬手里正捏着剪刀,不经意间侧头,恰似被施了定身咒,猛地顿住。
牢牢定格在秦宴刚为村民老王系好的绷带结上。
刹那间,她的瞳孔微微放大,心脏也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那竟然是标准的现代。
军方双环止血结。
这个手法,对田恬而言,熟悉得如同每日照见的晨光。
爷爷曾在野战部队摸爬滚打整整二十年,每次探亲回家,都会满脸慈爱地拿出旧绷带,耐心地教她:丫头,瞧仔细了,先绕两圈,接着穿这个环……
这可是战场上能救命的结啊。
那些温馨又难忘的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而如今,这个在
70
年代近乎绝迹的现代军方包扎法,就这般毫无遮掩地、明晃晃地缠在村民老王的手臂上。
田恬只觉心跳陡然加快,好似要冲破胸膛,她竭尽全力,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一些:秦医生……
可一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嗓音发紧,这结打得可真利落。
秦宴原本正专注收拾药箱的背影,明显地僵了一下,手中的动作也随之戛然而止,腕表上不断闪烁着蓝色光芒。
田同志对包扎术感兴趣
秦宴迅速调整状态,语气尽量保持平和,边说着,边从药箱底层抽出一本边角已然卷曲的《苏联战伤救护图解》。
泛黄的扉页上,印着1956
年译印的蓝色钢戳,透着岁月的斑驳痕迹。
我在哈尔滨医科大进修时学的,第
38
页有这种结法的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