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忙逃离了金家。
次日清晨,金宝明如往常一样前往祖堂参拜。当他走进祖堂,看到高阁上宝盆不见踪影时,心中猛地一沉,仿佛坠入了万丈深渊。他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片刻后,才意识到宝盆被盗了。他心急如焚,在祖堂内四处寻找,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然而,宝盆却毫无踪迹。金宝明联想到王虎平日的恶行,心中猜测,定是王虎所为。他的心中既愤怒又忧虑,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祖堂内来回踱步,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第五章:高僧点化,福德真谛
金宝明失魂落魄地走在村间的小道上,心中被忧虑和愤怒填满。他的眼神空洞,脚步沉重,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此时,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高僧迎面走来。高僧面容慈善,眼神睿智,仿佛能看穿世间万物。他见金宝明神色憔悴,满脸的忧虑之色,心中不禁一动,遂上前询问:施主,看你面色不佳,心中似有重重忧虑,不知发生了何事
金宝明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高僧,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他长叹一口气,将宝盆被盗之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高僧,言语中满是无奈和愤怒。高僧静静地听完金宝明的讲述,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施主莫要着急。此宝盆蕴含福德因果之妙,非心怀善念之人,难以驱使。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宝盆虽暂时失去,然而施主积累的福德在身,自有转机。
金宝明心中一动,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赶忙问道:大师,何为福德因果如何方能寻回宝盆,让它继续庇佑村民还请大师明示。
高僧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缓缓说道:福德者,乃是人在世间积善累德所聚集的力量。此力量无形无色,却能转化为有形的善果。宝盆,实则为福德因果之库,唯有以善念为钥匙,方能开启其中的奥秘。施主当以善念为本,团结村民,揭露恶霸的恶行,让正义得以伸张。此乃寻回宝盆之道。再者,宝盆之事,亦是上天给予世人的警示,让大家明白,福德并非宝盆赐予,而是自身日积月累、身体力行积累所得。唯有秉持善念,多做善事,广积福德,方能驾驭宝盆之力,福泽乡里。
金宝明听着高僧的话,心中犹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他想起《易经》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按照高僧的指点,寻回宝盆,让它继续庇佑桃源村。同时,他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积累福德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宝盆,更是为了自己和整个村庄的未来。
第六章:巧计夺盆,善恶有报
金宝明依照高僧的指点,迅速展开行动。他先是联络了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将宝盆被盗之事以及高僧的指点,一五一十地告知他们。长辈们听闻后,纷纷表示支持金宝明夺回宝盆,他们深知宝盆对于金家乃至整个桃源村的重要意义。随后,金宝明又召集了众多正直勇敢的村民,将夺回宝盆的计划告诉大家。村民们义愤填膺,对王虎的恶行早已忍无可忍,纷纷表示愿意跟随金宝明一同行动,为村庄讨回公道。
经过一番打听,他们得知王虎一伙将宝盆藏于村外废弃的破庙之中,并且日夜派人看守。金宝明决定趁夜突袭,夺回宝盆。
行动当晚,月光黯淡,四周静谧无声,整个世界仿佛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金宝明带领着村民们,如鬼魅般悄悄地靠近破庙。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他小心翼翼地安排一部分村民在外围把守,防止王虎等人逃脱;自己则带领几个身手矫健的村民,悄悄地潜入庙内。
破庙内,王虎一伙正围坐在一起,对着宝盆破口大骂。这破盆怎么一点用都没有是不是那姓金的小子动了手脚王虎气得满脸通红,眼中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