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拜相
想了许久,特命他们做此金书铁券。狄青,我知道,你这些年来受制于祖宗家法,很是委屈。朝中崇文抑武多年,那些文臣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间也难以改变。我想你是怕这次领军后,若胜了,多半有人会诋毁你,朕以此金书铁券为凭,绝不疑你,若败了……”若有期冀的望着狄青,只盼他开口。
狄青终于开口道:“这次出兵,再也不能败了。”赵祯连连点头,神色期盼。狄青又道:“大宋连折多仗,我若再败,宋军绝无斗志。只怕他们打过长江、直逼汴京,也是大有可能。”
赵祯脸色微变,手都有些发抖。
狄青又道:“我若出兵,只求一胜,兵败自死。”
赵祯急道:“狄青,何出此不详之言呢?”
狄青淡漠笑笑,突然想起武英临死之言,缓缓道:“身为武将,为国尽忠,兵败当死,何须多言呢?”不望那丹书铁券,狄青站了起来,只望明月道:“圣上若让卿若出兵,青只有两个要求。”
赵祯忙道:“你尽管说。”
狄青道:“圣上当礼遇臣子,让天下禁军知道,武人并非卑贱无地。若非如此,臣只怕武人心寒,难以尽心一战。”
赵祯沉默片刻,说道:“朕知道如何去做。那第二个要求呢?”
狄青道:“朝廷素来以文制武,难免兵调不灵,臣若出兵,定当总领用兵大权,旁人不得指挥。”
赵祯犹豫许久才道:“朕可应承你。”
狄青道:“只要圣上能做到这两点,臣明日早朝,请领军平南。至于这金书铁券,圣上就收回去吧。”
赵祯忙道:“你留着无妨。”见狄青终答应领兵,赵祯心中欣喜,又看天色已晚,放下金书铁券,告辞离去。
狄青枯坐在庭院中,静静地望着那天边的明月,明月也在看着他,直至天光发白后这才起身洗漱,收拾利落后前往宫中。
到了文德殿后,文臣早聚,有几文臣见狄青站到一旁,低声议论道:“等一赤老,竟这般架子。”他们这几日一直在等狄青,不想狄青托病不来早朝,这些人早有怨言。
狄青听了,淡漠笑笑。远望庞籍、欧阳修等人低声议论,时不时的向狄青看来,狄青也不放在心上。
有宫人唱喏,天子驾到,百官肃然跪叩,等起身后。赵祯见群臣似有千言万语,径直说道:“朕今日早朝,就议平定岭南一事。朕意已决,准备升狄青为枢密副使,总领平南事务。若有军功,再行封赏。”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狄青以行伍、黥面之人,能入两衙荣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已是大宋少有的事情,而如今才一回京,就能得入两府,那真的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之事,狄青眼下入主枢密院,若一战功成,再赏的话,不就是枢密使了?想大宋就是名将曹彬在时,都没有这般礼遇。而大宋自太祖以来,素是以文制武,圣上这次传旨,狄青不被钳制,直接负责调兵遣将,实在是打破祖宗家法的举动。
群臣反对。
可反对均在心中,群臣久在朝堂,知道朕意已决四个字的分量。赵祯开口就是这四个字,就已表明态度,若有人反对,那好,谁反对谁去平叛!
谁也不想去平叛。
赵祯见群臣默然,缓缓的点头道:“既然众卿家没有异议的话……”他拖长了声调,环望群臣。
有谏官上前道:“圣上,祖宗家法有云,武将不得独掌军令。臣以为,宜派狄青为副手,再派一文臣总管岭南一事为宜。”
群臣听了,均是点头赞同。
狄青不知道那谏官是哪个,可知道朝廷这些年来,只是不一样的面孔,素来一样的腔调。他也不出声,只是冷冷一笑。
赵祯瞥见狄青的冷笑,心头微颤,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