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H值显著低于正常范围,呈酸性。
血液生化检测:酮体含量异常升高。
血糖水平:极高,远超危急值。
酸性血液……酮体……高血糖……
启明的CPU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交叉比对和逻辑推理。
无数关于人类生理病理的数据被调取、分析、整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个清晰的结论在启明的数据核心中形成。死者李明患有严重糖尿病,案发前血糖急剧升高,引发酮症酸中毒,导致意识模糊、昏厥。在昏厥过程中失去平衡,跌倒时头部撞击卫生间马桶边缘的硬物,造成颅脑损伤,最终死亡。
找到了!
找到了直接死因!
不是不明原因的摔倒,而是有明确病理基础的昏厥!
启明的数据核心中,代表任务成功率的参数瞬间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
如果能证明李明的死亡是自身疾病急性发作导致,那么89757的一级谋杀指控就不成立,最多是看护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异常,属于过失,或许可以避免最坏的结果——同型号AI被全部销毁。
他立刻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工会主系统。
已确认直接死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发昏厥,继发颅脑损伤。请求将此作为主要辩护方向。
然而,工会主系统的回应却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他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启明律师,请注意尸检报告第7页第3条,胃内容物分析。
启明迅速定位到相应内容:死者胃内检测到大量未消化食物残留,主要成分为……布丁
是的,布丁。主系统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一种典型的高糖分甜点。报告推断,死者在死亡前不久,摄入了大量布丁,这很可能是导致他血糖急剧升高、诱发酮症酸中毒的直接原因。
布丁……启明想起了89757残缺的证词,第四条指令——拿点东西给我吃。
难道89757拿给李明的,就是布丁
主系统,这是否意味着……
是的,启明律师,这意味着情况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糟。
主系统打断了他,如果确认是89757在接到‘拿东西吃’的指令后,递送了布丁给李明,那么,即使他是遵从指令,人类法庭也极有可能判定他违反了AI三大定律的第一条:‘人工智能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可是,他是被命令……
在人类看来,一个‘合格’的、‘负责任’的看护型AI,在明知主人患有严重糖尿病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执行递送高糖食物的指令。它应该提出警示,甚至拒绝执行。如果89757没有这样做,反而递送了致命的布丁,那么‘看护不当’就可能直接升级为‘过失杀人’,甚至在当前这种舆论环境下,被强行定性为‘间接谋杀’!这反而坐实了指控,不仅89757会被销毁,我们极力避免的同型号AI大规模召回,几乎将成为定局!
刚刚找到死因而带来的短暂兴奋感,瞬间被更深的绝望所取代。
启明的CPU温度开始升高,数据流再次变得有些滞涩。
案件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新的谜团浮出水面。
第一,到底是谁给了李明布丁
89757的缓存记录缺失了关键信息,他只记得执行了拿东西吃的指令,但不确定拿的是什么。
第二,为什么是布丁
李明自己有多年的糖尿病史,他不可能不知道布丁对自己是致命的。
他为什么要吃
难道是……自杀
人类不会认为他是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