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返乡创业正当时》的文章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生根,我决定认真调查家乡的市场环境和创业机会。
图书馆管理员已经认识我了,每晚都会提醒我闭馆时间。夏同学,又是最后一个走啊。
谢谢李阿姨。我冲她笑笑,拎起沉甸甸的书包。
回到宿舍,我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学习计划:市场分析、财务管理、品牌营销、产品设计…旁边贴着一张证书考试的日程表,已经有三个被我用红笔画了勾。
不再是为了取悦谁,只是为了武装自己。
初语,又熬夜啊舍友小林从浴室出来,看我还坐在书桌前。
嗯,再看会儿。我头也不抬,继续研读那本创业指南。
你最近变化挺大的,她犹豫了一下,是因为沈越吗
我停下笔,抬头看了她一眼:不全是。更多是为了我自己。
小林点点头,没再多问。
第二天清晨五点半,闹钟还没响,我已经醒了。穿上运动服,悄悄离开宿舍,向操场跑去。
刚开始跑步的那几天,每跑完一圈就气喘吁吁,现在已经能轻松跑完五公里。我加快速度,感受着冷风灌进肺部的刺痛感,某种程度上,这疼痛让我感到清醒和真实。
跑完步,我站在宿舍楼下的镜子前。短短一个月,身体已经有了变化:腰线更紧致,手臂有了线条,整个人显得更加挺拔。但更大的变化在眼神——坚定、专注,不再迷茫。
下午的创业讲座上,我坐在第一排。主讲人是位成功的连锁餐饮创始人,当他问及为何许多创业者在本地市场取得成功后却在扩张中失败时,会场安静下来。
我举起了手。
这位同学,请说。
我认为核心在于未能找到各地市场的差异化需求点。我站起来,声音清晰响亮,许多创业者用统一模式复制扩张,却忽略了地域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比如我家乡,虽然是三线城市,但有其独特的消费生态…
说着说着,我发现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包括那位创业导师惊讶而赞赏的眼神。
有深度的观点,你很有商业敏感度。讲座结束后,导师主动来找我交谈,你有创业计划吗
正在准备。
校园创业大赛下个月开始报名,你可以试试。他递给我一张名片,有问题可以咨询我。
我攥紧名片,这是我靠自己获得的第一次认可。
周末,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社交媒体营销工作坊。小组讨论时,我主动承担了演讲角色。站在台上那一刻,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夏初语,你最近变化好大啊。活动结束,一个大一时的同学惊讶地拦住我,都认不出来了。
是吗我笑笑。
真的,不仅是外表,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她上下打量我,分手了
我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失恋的人要么消沉,要么爆发。你明显是后者。她眨眨眼,不过你这样挺好的,闪闪发光。
走在校园里,我能感觉到投来的目光不再是普通的扫视,而是带着一丝惊讶和好奇。我穿梭在人群中,步伐坚定,背挺得笔直,不再是那个习惯低头、生怕被人注意的小女生。
校园创业大赛的初赛结果出来了,我的项目——基于本地特色的社区生活服务平台进入了决赛。这是我两周熬夜的成果,凝聚了我对家乡市场的全部思考。
晚上,我躺在床上,窗外月光如水。一个月前的夜晚,同样的月光下,我还在为失去一段感情而痛哭。而现在,我的脑海里全是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全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
我拿起床头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那里贴着我和沈越的最后一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