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付出代价!总有一天,我会站在你们需要仰望的高度,让你们知道,离开你们,我林清浅,只会活得更精彩!
第四章:蛰伏与微光
日子像是指间的流沙,看似缓慢,实则悄然流逝。
我在梧桐路17号的工作室里,过上了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白天,是画不完的设计稿,踩不停的缝纫机,和指尖偶尔被针扎破的细小痛楚。
夜晚,是台灯下啃读专业书籍的安静,和窗外老街传来的、遥远而模糊的市声。
很累,也很……充实。
那种重新掌控自己生活,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奋斗的感觉,是我在过去七年婚姻里从未体验过的。
虽然物质上远不如从前,每天粗茶淡饭,出门靠公交地铁,银行卡里的数字也仅仅维持着收支平衡,但我却感觉自己活得像个人了。
一个有思想、有目标、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个依附于他人、失去自我的空壳。
第一个口金包的成功售出,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我开始尝试着做更多的小件设计品——复古风格的胸针、利用碎布料拼接的特色抱枕、手绘图案的帆布袋……我把它们挂在网上,偶尔能卖出一两件,收入微薄,但每一次已售出的提示,都像是一束微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当然,困难也是实实在在的。
缺乏稳定的客源,没有名气,作品风格独特但未必符合大众主流审美……这些都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外婆留下的信托基金不能坐吃山空,我必须尽快找到让工作室盈利、至少是活下去的方法。
我开始研究外婆留下的那些笔记本。
里面除了设计手稿,还记录了她当年的一些客户信息和人脉关系。
虽然时隔多年,很多人事已非,但其中一些名字,似乎在如今的设计圈或时尚界,依然有些分量。
比如,一位名叫夏燃的女士。外婆的笔记里提到,她是一位很有眼光的独立画廊策展人,当年曾非常欣赏外婆的设计,还收藏过几件作品。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搜索夏燃的名字。
没想到,她如今已经是本市一家颇有名气的独立设计师品牌集合店的主理人,在业内口碑很好,以发掘和扶持新锐设计师而闻名。
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我犹豫了很久。直接找上门去,会不会太唐突人家凭什么要帮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设计师
但转念一想,脸皮厚,吃个够。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不去试试怎么知道
我精心挑选了几件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包括那个重新设计的口金包,还有一枚用天然贝壳和银线制作的、带着几分空灵禅意的胸针,以及一幅我熬了几个通宵画出来的、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纹样的服装设计稿。然后,我鼓起勇气,给夏燃工作室的公开邮箱,发送了一封自荐邮件,附上了我的作品照片和外婆的名字。
邮件发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我有些失落,但也没有太过沮丧。毕竟,希望本就不大。
日子还得继续。我依旧埋头在我的小工作室里,画图,打版,缝纫。偶尔,江辰的影子会不经意地闯入脑海,伴随着他那句离开我,你什么都不是。
我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窗外斑驳的树影,静静地待一会儿,然后,深吸一口气,继续拿起画笔。
别回头,林清浅。往前走,别给那
low
B
任何看笑话的机会。
就在我几乎快要忘记那封邮件的时候,一天下午,我的手机忽然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我迟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