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话结束后,苏雅叹了口气:抱歉,工作上的事。
理解,程远微笑,我是广告公司的,经常在地铁上处理突发状况。
广告公司苏雅似乎来了兴趣,哪家
新锐传播,创意总监。程远递上名片。
苏雅接过名片,仔细看了看:听说过你们,去年那个环保公益广告做得很好。她从包里取出一张名片递给程远,我在华文出版社,少儿编辑部。
程远接过名片,上面印着苏雅
编辑的字样,还有出版社的联系方式。他小心地放进西装内袋:看来我们都和文化传播有关。
到站了。苏雅突然说。
程远这才注意到列车已经停靠在了人民广场站。苏雅匆忙整理包准备下车,程远鼓起勇气:有机会一起喝咖啡吗聊聊书和广告。
苏雅在车门处回头,晨光透过玻璃洒在她的侧脸上:周三上午我通常在这班地铁上。说完,她随着人流消失在站台。
程远站在原地,心跳比平时快了几拍。周三,他记住了。
第三章
接下来的两周,程远每周三都会偶遇苏雅。他们渐渐熟悉起来,从最初的寒暄到能聊上十几分钟。程远了解到苏雅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出版社工作三年,负责引进国外优质童书;苏雅也知道程远是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带领一个十五人的团队,最得意的作品是那个获得行业大奖的环保广告。
程远发现苏雅有个习惯——每周三她都会带不同的原版书,从英语到法语,偶尔还有德语。她解释说这是为了保持语言能力,方便直接外文资料评估版权价值。
很多童书的翻译版本会丢失原文的韵律和美感,一次聊天中苏雅说,特别是诗歌体和押韵的文字,直接读原版才能判断是否值得引进。
程远欣赏她对工作的这种认真态度。在广告行业,他见过太多人把创意当作流水线产品,而苏雅对待文字的态度让他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热情。
第五个周三,程远特意带了公司附近有名的蓝莓松饼。当苏雅走进车厢时,他举起纸袋:早餐
苏雅眼睛一亮: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家的松饼
上周三你提过一句。程远说,心里有些得意记住了这个小细节。
苏雅接过松饼,咬了一口,满足地眯起眼睛:谢谢,我今早起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餐。
他们聊着最近读的书和看的电影,气氛比之前更加轻松。程远发现苏雅笑起来时右脸颊有个小小的酒窝,平时不明显,但真心笑的时候就会浮现。
就在这时,一个醉醺醺的男人摇摇晃晃地挤过人群,撞到了苏雅身上。苏雅手中的松饼掉在地上,书也滑落了。
走路不长眼睛啊!醉汉反而恶人先告状,满嘴酒气地冲着苏雅吼。
程远立刻站到苏雅前面:先生,是你撞到了这位女士。
关你屁事!醉汉伸手就要推程远。
车厢里的乘客纷纷后退,形成一个小空地。程远护住苏雅,冷静地说:我们已经报警了,下一站就有警察。其实他并没有报警,但语气十分笃定。
醉汉骂骂咧咧,但列车到站后,他还是踉踉跄跄地下车了,临走前还踢了一脚车门。
你没事吧程远转身问苏雅。
苏雅摇摇头,但脸色有些发白:谢谢...我没事。
这种人就是欺软怕硬。程远弯腰捡起苏雅的书,拍了拍并不存在的灰尘,可惜你的松饼和书...
没关系,苏雅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幸好有你在。
这句话让程远心头一暖。他看了看时间:离你上班还有一会儿,要不要去喝杯咖啡压压惊我知道这附近有家不错的店。
苏雅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