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传的方子,专门治心脑血管病的。
医生仔细看了看,连连称奇:这里面有几味药的配伍很独特,值得研究!
三天后,张德厚已经能下床走动了。李桂芝的病情也稳定下来,转到了普通病房。老两口的病床挨着,终于能说上话了。
他爹......李桂芝握着丈夫的手,我想好了......配方......给中医院......
张德厚点点头:听你的。
但有个条件......李桂芝虚弱却坚定地说,用我的名字......桂芝接骨膏......留给壮壮......
原来,李桂芝早已打算好。把配方交给中医院正规生产,但商标用她的名字,将来由壮壮继承品牌。这样既能让配方造福更多人,又能保证不被其他子女独占。
建业找来中医院的刘主任,详细说明了父母的意思。刘主任欣然同意,还主动提出增加技术转让费。
签约那天,赵大山作为见证人也来了。他提议让五个子女都在场:毕竟是家事,说清楚好。
病床边,刘主任宣读了合同内容:中医院一次性支付十五万元技术转让费,之后每贴膏药提成0.5元。桂芝接骨膏商标权归李桂芝所有,将来由其指定继承人继承。
我们同意。张德厚代表妻子签字按手印。
四个子女虽然不满,但在赵大山和医院领导的见证下,也不好发作。建设试图以法律顾问的身份提意见,被刘主任婉拒了:这是张老先生和李女士的决定,我们尊重他们的意愿。
技术转让费到账后,张德厚先把银行的抵押贷款还了,保住了老宅。剩下的钱,他和李桂芝决定留给建业,弥补他转让修理铺的损失。
爹,娘,这钱我不能要。建业坚决推辞,您二老留着养老。
最后是王丽出了主意:用这笔钱在镇上开家小药店,专卖桂芝接骨膏和其他中药,由建业经营,老两口技术入股。这样既能让建业有事业,又能让老两口有收入,还能把中药知识传承下去。
出院那天,阳光明媚。建业和王丽把父母接到镇上的新家——药店后面的一个小院,安静又方便。
老宅暂时空着,张德厚偶尔回去看看。四个子女再也没来过,只有建红偷偷打过两次电话,说想来看看父母,但最终都没来。
秋去冬来,桂芝接骨膏正式投产了。包装上印着李桂芝的头像和签名,还有传统工艺,百年传承的字样。首批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尤其是老年人,都说比西药止痛膏好用。
春节前夕,建业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是来买接骨膏的。张德厚坐在柜台里帮忙收钱,李桂芝则在一旁指导顾客使用方法。
小孙子壮壮放学回来,兴奋地举着一张奖状:爷爷!奶奶!我作文比赛得奖了!题目是《我最敬佩的人》!
张德厚戴上老花镜,和李桂芝一起看孙子的作文: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教会我做人要孝顺,要善良......
李桂芝的眼眶湿润了。她搂着孙子,轻声说:好孩子......
店门外,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人。张德厚抬头看去,是女儿建红。她手里提着两盒营养品,怯生生地不敢进来。
爹......娘......建红的声音细如蚊呐,我......我来看看您二老......
张德厚和李桂芝对视一眼,同时叹了口气:进来吧。
建红如蒙大赦,赶紧进门,把营养品放下,又掏出两个红包:给壮壮的压岁钱......
建业和王丽从里屋出来,看到这一幕,都没说话。壮壮却高兴地接过红包:谢谢姑姑!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药柜上的瓷罐泛着温润的光。门外,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