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1

    玉碎

    暮春时节,风中还带有瑟瑟的凉意,司乐坊檐角的铜铃在春风中摇曳着轻盈的身姿,随风起舞发出悦耳的叮叮咚咚声,屋檐下的沈歌握着新制的青玉笛,陷入沉思,指腹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玉笛身上雕琢的鹤羽纹路。这是她入宫三年来第一次在御前献艺,掌乐女官特意将《鹤冲霄》的笛谱交给她时,女官指尖沾着细细的薄汗在竹简上洇开好似一朵墨梅花。沈歌全部看在眼里,却未动声色。

    戌时三刻,紫宸殿。女官的声音像绷紧的琴弦,低声对沈歌说到:记住,奏完第三叠就收声。

    沈歌微微垂首应是,耳畔却不由想起晨起时浣衣婢子的私语。说昨夜西苑海棠开得十分古怪,寅时未至便匆匆忙忙的谢了满地,打扫的宫人看着宫廷禁卫军抬出三具七窍流血的尸首,隔着白布都能清晰的感受到可怖的死相,满目惊心,而白布下露出半截孔雀蓝色的袖口——那是正是司乐坊宫装的服色。

    细细想着,沈歌已悄然站在紫宸殿鎏金蟠龙柱的阴影里,看着御座上的明黄身影。

    只听见一声尖细声响起:乐起

    周围笙箫声顿时响起,沈歌将冰凉的笛身缓缓贴上唇瓣,清越音色破空而出,惊起殿外梧桐宿鸟一阵飞舞。曲至中段,玉笛突然发出细碎裂响,鹤首雕纹应声而断,在汉白玉阶上撞出冷泠清音。

    满殿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沈歌盯着地上碎玉,血色从指尖褪尽。思绪被拉回三日前,制笛的老匠人咳着血将玉料交给她时,浑浊眼底映着同样的裂纹,当时,她只是暗暗心惊没有多想。那夜梆子敲过三更,打更人发现老匠人悬在梁上,早已断了声息,脚边散落着刻坏的青玉料。

    这时,一个带笑的声音自殿门外传来。玄衣青年抚掌而入,腰间银铃随着步伐轻晃。朗声说到:好一个曲碎玉引,不愧是能奏响《九韶》残章的人。

    沈歌立刻认出了来人。三年前国师闭关那日,就是他这个叫裴照夜的弟子站在观星台上,看着被拖去掖庭的巫乐坊众人,唇角噙着同样的笑。彼时指尖血水顺着白玉阶蜿蜒成溪,浸透了她藏在袖中的《九韶》残谱。

    青玉性脆,配不得沈姑娘的笛声。裴照夜弯腰拾起断笛,银制护指擦过她的掌心,对着她说到:明日酉时,东宫有人等姑娘补全《鹤冲霄》的第七叠。裴照夜的一席话为沈歌解了围

    子时的更漏声里,沈歌借着微弱的灯光,细细的端详着这本乐谱。忽然,她在乐谱背面发现一行非常细小的朱砂小字。那是老匠人临终前用血描画的纹路,若非干涸的血色印记,小小的一行小字很难被人发现的了,此刻在月光下显形,沈歌非常肯定,这分明是半阙《鹤冲霄》的工尺谱——本该在三年前就焚毁于巫蛊案的禁曲残章。

    2

    鹤影

    梨园的垂丝海棠开得正艳时,沈歌在琴室见到了传闻中的太子李鹤卿。少年披着月白鹤氅坐在焦尾琴前,指尖悬在少商弦上半寸,未束的墨发被穿堂风掀起,露出颈侧淡青的血管。

    沈姑娘可知《鹤冲霄》为何要分七叠他说话时咳意翻涌,生生压成喉间闷雷,沈歌答到永贞三年春,先祖皇帝亲征北漠,闻鹤唳而悟杀阵,鸣镝破空时恰是第七叠的宫调。

    沈歌攥紧袖中玉笛。今晨她将浸过药水的乐谱对着日光,老匠人的血纹竟与裴照夜给的残谱严丝合缝。此刻东宫琴室燃着龙脑香,却掩不住地衣下透出的苦艾气息——那是治疗心疾的独门方子。

    殿下恕罪。她退后半步,此曲自巫蛊案后便只剩六叠残章。

    李鹤卿忽然轻笑,广袖拂过琴身激起一声清吟。沈歌看见他腕骨上缠着串白玉菩提,中间缀着颗殷红的珊瑚珠,像滴在雪地上的血。三日前紫宸殿碎笛之音犹在耳畔,此刻琴案上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鹤冲霄简介 >鹤冲霄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