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奶气地说:叔叔们多吃点,吃饱了就有力气啦!店里的氛围渐渐热闹起来,工人们捧着面碗,讲述着各自离家打拼的故事,有人说起家里生病的老母亲,有人提起留守的孩子,声音里带着哽咽。
傍晚打烊时,林小满发现张福顺老人正蹲在店门口,给几个流浪汉王分发馒头和热水。
我在老家成立了个互助会,专门帮助外出打工的人。老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每次来这,就想着能多帮一个是一个。
夜深了,林小满坐在柜台前记账,窗外的雨还在下。她翻开星光基金的账本,看到最近多了几笔特殊的捐款——有张福顺老人互助会的汇款,有农民工兄弟省吃俭用凑的钱,还有一个署名盼盼的稚嫩笔迹,歪歪扭扭地写着:给和我一样想爸爸的小朋友买云吞面。
突然,手机震动起来,是苏梅发来的消息:流动云吞车今天去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吃得可开心了!有个小男孩说,这味道和他妈妈做的一样。配图里,孩子们举着画满云吞的手抄报,笑容灿烂。
林小满望向墙上那张全家福,照片里的父子俩笑得那么幸福。
她知道,这碗云吞面承载的,早已不是简单的食物滋味,而是无数异乡人心中的牵挂与温暖。
晨光微露时,云吞面店又响起了竹升面的敲打声。
林小满揉着面团,看着张福顺老人带着盼盼,正给新来的工人介绍工作。
街道上,流动云吞车的铃铛声由远及近,载着热气腾腾的希望,驶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碗云吞面的香气里,漂泊的灵魂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月光。
立秋那日,老街突然热闹起来。
三辆印着星光云吞字样的新能源餐车整齐停在巷口,车身上的卡通云吞图案被镀上金边,最显眼的位置贴着张福顺老人和盼盼的手绘笑脸。
林小满挺着二胎的肚子,看着张大爷颤巍巍地给餐车系上红绸——这是他用互助会结余资金捐赠的流动站点。
以后咱就能跑得更远了!老人的拐杖重重敲在青石板上,惊起一群白鸽。
他身后跟着十几个操着各地口音的志愿者,有人背着医药箱,有人抱着成摞的就业手册,而盼盼正踮脚给每个新来的流浪汉王递上云吞面形状的徽章。
深夜的跨海大桥下,第三辆云吞车的灯光刺破黑暗。
林小满掀开保温桶,将面碗递给蜷缩在纸箱堆里的拾荒者。
对方布满冻疮的手突然顿住:这味道...和我娘做的腌笃鲜好像。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褪色的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七个硬币,姑娘,我攒够钱了,能多买碗面带给桥洞那头的老吴吗他发烧三天没吃东西了。
陆沉舟戴着安全帽从工地匆匆赶来时,正撞见这一幕。
他悄悄将口袋里的退烧药放进老人的编织袋,转身对林小满说:市政工程队愿意提供固定充电桩,以后云吞车能去更远的地方。他的衬衫袖口还沾着水泥灰,却不掩眼底的温柔,就像你说的,每个角落都该有热气腾腾的希望。
冬至前夜,暴风雪席卷城市。
林小满接到苏梅的紧急电话,城郊的临时工棚因积雪塌陷,二十多名工人被困。
她二话不说发动云吞车,陆沉舟握着方向盘的手冻得发紫,却坚持要亲自运送热汤。
当他们顶着风雪抵达时,工人们正围着篝火瑟瑟发抖,看到熟悉的云吞车标志,有人红了眼眶:救命车来了!
热气腾腾的面碗传递间,有人突然唱起家乡小调。
苍凉的歌声混着骨汤香气,让狭小的临时安置点变成温暖的港湾。
林小满注意到人群中,那位曾在店里求助的流浪汉王正小心翼翼地给老人喂面,他洗净的头发上别着盼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