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潮湿的山雾像块浸透水的棉絮,死死压在滇西南的褶皱山区。林默站在越野车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防水笔记本的皮质封面,目光透过防雾护目镜,落在远处若隐若现的环形山谷上。那里,卫星地图上的信号衰减区正吞吐着灰白色的雾气,像极了大地胸口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湿度
91%,温度
18.7℃,风速
1.2
米
秒。
苏晴举着便携式气象仪,声音里带着几分职业性的冷静,银制护身符在胸前晃了晃,露出底下斑驳的罗盘刻度。她转头看向正在检查装备的赵墨,后者胸前的疤痕在迷彩服领口下若隐若现,赵哥,隧道入口的坐标确认过了吗
赵墨拍了拍战术背包,从军用水壶里抿了口水:三年前无人机拍到的位置,现在
GPS
信号时断时续,得靠这个。
他晃了晃手中的老式指南针,表盘上的指针正以诡异的幅度摆动着。
李晨蹲在地上,调试着多导生理记录仪,耳机里传来次声波监测仪轻微的蜂鸣:根据历史数据,这种湿度下,山谷风切变产生的次声波很可能在
17Hz
以下,大家注意保持视觉聚焦,避免眼球振动引发的重影。
他抬头看向林默,林研究员,你的三维扫描仪准备好了吗
林默点点头,将设备背在肩上,手指划过笔记本上祖父留下的笔记:1962
年
6
月
15
日,进入雾区第三日,发现刻纹青铜残片,纹饰与三星堆金杖类似......
他深吸一口气,转头对团队说:出发吧,天黑前必须进入隧道。
四人沿着崎岖的山道前行,雾气越来越浓,能见度不足十米。赵墨走在最前面,手中的战术刀不时拨开挡路的藤蔓。突然,他停下脚步,蹲下身捡起一个闪着金属光泽的物件
——
现代登山扣,表面的磨损痕迹显示它最近才被使用过。
看来我们不是唯一对这里感兴趣的人。
林默接过登山扣,放入证物袋,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断壁残垣上。那些融合了商周青铜器纹样的石柱上,蓝绿藻菌群在湿度的作用下泛着微弱的荧光,像极了某种古老的警示。
隧道入口隐藏在一片崩塌的岩堆后,锈蚀的铁门半掩着,门楣上的青铜铭文在苏晴的拓片下逐渐清晰。铅之诅咒......
她低声念道,古代文献记载,铅中毒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看来这里的文明崩塌确实和重金属污染有关。
赵墨将听诊器贴在密码锁上,屏息聆听齿轮转动的声音。三十秒后,他突然发力,密码锁应声而开。当年在部队学的,
他注意到林默惊讶的目光,解释道,有些老装备还得靠传统方法。
隧道内弥漫着一股发霉的金属味,墙壁上的苔藓在战术手电的照射下泛着诡异的蓝光。林默启动三维激光扫描仪,绿色的光束在黑暗中勾勒出隧道的轮廓。突然,扫描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屏幕上的建筑群模型出现了周期性的位移。
喀斯特地貌的地表沉降和板块微移动,
李晨看着监测仪上的心率数据,皮肤电反应略有升高,别慌,这是正常的地质现象。
但他的声音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丝颤抖。
四人在隧道中行进了二十分钟,前方突然豁然开朗。一座古老的城门遗址出现在眼前,门楣上的青铜铭文在苏晴的拓片下完整呈现:以铅为墙,以雾为盾,凡入此境者,必受铅之诅咒......
公元前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