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安民告示,乱民统一集中到西门,这里安排每日施粥救济,如果出现犯罪情节,必须严惩。
近日,这些乱民都在传,那大元朝,没有为难普通百姓,只是清缴了官府,豪绅,还把豪绅的钱粮土地拿出来分给了穷苦百姓,官史愿意降元的,都加以安抚,继续为北元工作。
正在施粥的沈星瑶听了心中一颤,这北元是要把桌子都掀了,釜底抽薪呀。
一连十天,岳州城西门的钱粮耗费无数,几十万的乱民,每天吃喝都不是小数目,岳州知府正在头疼,大康皇帝已经答应调兵来援,不过是援军先到,粮草慢慢补给,这张宁正在头痛之时,张巡检来报:
大人,这几天出现很多偷偷渡江返回卢州的百姓,都被我们拦截下来了,这个情况越来越严重,怕时按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你说这些乱民要回去
是的大人。
那让他们回去好了,正好粮食不够,也好省些粮食。
遵令!张巡检出去安排了。就这样,在张知府的昏招频出之下,乱民呼拉拉走了大半。
与此同时,大康朝堂之上关于是否应该继续与北元作战,朝臣们分成了鲜明的两派。
皇帝无奈,开口道:
如果战,可有能领军之大将说完眼光扫视着下方武将,但无人应声。之前二皇子力荐的何宪峰,也是因为想拿到军权的私心,但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折了。朝堂之上还有谁能整军挂帅放眼望去,无可用之人呀。见众人不出声,又问:
既然无将可用,那和谈谁愿前往说完看着众位大臣。
三皇子砚舟聪明伶俐,可担此重任!这位是二皇子的丈人,户部尚书王培渊。
臣附议,且文瑄公主也是不错的和亲人选!这位是吏部尚书苏敬庙,大皇子的丈人。
一到这种背锅的时候,他俩出奇的一致,这么些年,都形成默契了。
臣附议!一众大臣马上跟风。
既然如此,那就让礼部着鸿庐寺携砚舟和文瑄去主和谈之事吧!散朝。
众位大人出了金銮殿,王尚书冲苏尚书竖了竖大拇指,不动声色的走了。这三皇子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不一会,圣旨到了。
旨意就是大康与大元不宜再打了,为百姓计,让砚舟带着妹子文瑄去和亲。这砚舟的母妃听闻此讯,气的晕了过去。砚舟的母妃慧妃,温婉贤淑,不会搬弄心计,年轻的时候康清晏还是挺喜欢他的,老了就很少过来了。
几日之后,以鸿庐寺卿为首的和谈队伍,来到岳州,知府接待,用的酒正是那仙人醉,这酒是从酒楼买过来的。
这酒不错!砚舟喝了一口道。
是的,此酒名为仙人醉,是本地一位沈公子巧得机缘酿制而成!张知府道。
哦,姓沈何名砚舟来了兴趣。
三殿下,此人名叫沈星鹏!一旁的江同知回道,这人他之前听江掌柜说起过。
哦!康砚舟笑笑不语,心道,还真是故人呀。
第10章
齐聚
沈星瑶这几日都不出门了,在家陪着紫薇把这次的酒装瓶。酒楼还没营业,这酒先不送了,留着吧。
正忙着,院子门又被敲响了,
紫薇这段时间是被吓坏了,死不开门,
公子,别开,全是坏人,我怕。
不用怕,我不开,就从门缝里看看。沈星瑶道。
走到前院,就听到有外面有人叫喊:
沈公子,故人来访,开门呀!
故人沈星瑶有点纳闷,从门缝里瞧一瞧,哟,还真是故人,于是打开门:
哟,砚舟老弟,兵荒马乱的,你这怎么过来了快请进。打开门把人让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