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
剑南遗响
二十年后,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少年朱熹独自漫步在一片翠绿的竹海之中。阳光透过密集的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朱熹沉醉于这宁静而幽雅的环境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忽然,他的目光被一根半截的湘妃竹吸引住了。这根竹子静静地躺在一堆落叶之中,显得格外突兀。朱熹好奇地走上前,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这根竹子。竹子上刻着一行字,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辨认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几个字。朱熹心中一震,这句话他曾在父亲的藏书里看到过,是陆游的诗句。父亲常常对他提起陆游,那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朱熹轻轻地将竹子拾起,口中不自觉地念出了那句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就在这时,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只见一道剑气自竹节腾空而起,宛如一道银色的闪电,瞬间划破了宁静的空气。剑气所过之处,满山的雀鸟被惊得四散飞起,叽叽喳喳的叫声响彻云霄。
朱熹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他不明白,这根普通的竹子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此时,一个苍老而浑厚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少年人,你可知这竹子的来历
朱熹急忙转身,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缓缓地向他走来。老者身着朴素的长袍,手持一柄长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朱熹连忙施礼,问道:老前辈,这竹子究竟有何奇特之处
老者微微一笑,说道:这根竹子乃是当年陆游先生亲手所刻。他将自己的诗篇刻于其上,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传递给后世之人。每当家国危难之际,这竹子便会渗出朱砂,以示警醒。
朱熹听后,心中更是充满了敬仰之情。他问道:那这剑气又是从何而来
老者抚摸着手中的长剑,说道:这是文人的执念。陆游先生一生忧国忧民,虽然未能亲眼看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但他将自己的信念寄托于这根竹子上。当有人念出他的诗句时,他的执念便会化作剑气,警示世人。
朱熹点了点头,心中对陆游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又问道:老前辈,有人说这是某个用笔洗当剑的老人仍在泼墨纵酒,是指您吗
老者哈哈一笑,说道:正是老夫。当年我与陆游先生是至交好友,他去世后,我便隐居于此,以笔洗当剑,继续守护着他的信念。每当这竹子渗出朱砂时,我便会泼墨纵酒,以示纪念。
朱熹听后,对老者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他说道:老前辈,您和陆游先生都是真正的爱国之士。我一定会将这份信念传承下去,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老者拍了拍朱熹的肩膀,说道:少年人,你有这份心很好。但记住,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实际行动。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挺身而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朱熹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从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钻研学问,还关心国家大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山阴县关于这根神奇竹子的传说,也一直流传了下来。每逢家国危难之际,人们都会来到这片竹海,期待着竹子渗出朱砂,警示世人。同时,他们也会想起那位用笔洗当剑的老人,他在泼墨纵酒中,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