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1

    栖云居的白灯

    民国二十三年,霜降。

    沈怀踩着满地枯叶走进清泉镇时,暮色已如浓墨般晕染开来。远处青灰色的山峦被最后一抹残阳勾勒出血色的边,几只乌鸦扑棱着翅膀掠过镇口刻着清泉福地四个大字的石牌坊,发出刺耳的鸣叫。

    先生是来调查鬼点灯的吧拉黄包车的老汉将沈怀的皮箱放在青石板路上,搓了搓粗糙的手掌,这季节来的人少,镇上就一家客栈还开着,我拉您过去

    沈怀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从西装内袋摸出怀表看了一眼——六点四十分。他摇摇头,从钱包里抽出几张钞票递给老汉:不必了,我订的是栖云居。

    老汉接钱的手突然僵在半空,浑浊的眼睛瞪得老大:栖、栖云居那宅子空了三十年了!清泉镇谁不知道那是个凶宅!

    我知道。沈怀微微一笑,拎起皮箱,所以才要住进去。

    老汉像看疯子一样盯着沈怀看了几秒,突然转身拉起黄包车就走,连找零都顾不上要。沈怀望着老汉仓皇离去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渐渐凝固。他转身望向镇子深处,那里隐约可见一座飞檐翘角的老宅轮廓,在暮色中沉默地伫立着。

    作为《民俗异闻录》的专栏作家,沈怀这次专程来清泉镇,就是为了调查当地流传已久的鬼点灯传说。据古籍记载,清泉镇所在的皖南山区自古就有白灯引魂的说法,人死后的第七天夜里,会有一盏白色灯笼从坟头升起,引亡魂归家。而清泉镇的鬼点灯却更为诡异——活人也能看见那灯,若是跟着灯光走,轻则大病一场,重则永远消失。

    最令沈怀在意的是,三十年前栖云居曾发生过一起灭门惨案,据说案发当晚,有人看见十几盏白灯从宅子里飘出来,消失在夜空中。而三天前,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说:栖云居的白灯又亮了。

    穿过寂静的街道,沈怀在一座灰砖黛瓦的古宅前停下脚步。栖云居的门楣上挂着蛛网密布的匾额,朱漆大门斑驳脱落,门环上缠着一条褪色的红布条——这是当地避邪的习俗。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黄铜钥匙,插入锁孔时,金属摩擦声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刺耳。

    吱呀——

    大门打开的瞬间,一股夹杂着霉味和檀香气的冷风扑面而来。沈怀皱了皱眉,摸出手电筒照向屋内。前厅的家具上蒙着白布,地上积了厚厚的灰尘,墙角结着蛛网,但奇怪的是,正中央的八仙桌却一尘不染,桌上摆着一盏古旧的油灯。

    沈怀走近查看,发现灯盏里还有半凝固的灯油,灯芯焦黑,似乎不久前才熄灭。他伸手摸了摸灯座——冰凉。正当他思索时,身后突然传来啪的一声轻响,大门无风自闭。

    谁沈怀猛地转身,手电光柱在空荡荡的厅堂里扫过,除了自己的影子,什么也没发现。

    他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这只是穿堂风的作用。安置好行李后,沈怀点燃带来的煤油灯,开始检查这座传闻中的凶宅。二楼走廊尽头有一间书房,书架上的古籍保存完好,他随手抽出一本《清泉镇志》,翻到记载民俗传说的章节。

    ……鬼点灯者,怨气所化。枉死之人,魂魄不散,聚而为灯,寻仇索命……

    沈怀正读得入神,忽然感觉脖颈后一阵凉意,像是有人对着他吹气。他猛地合上书本站起身,煤油灯的火苗剧烈摇晃起来,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窗外,一轮血月悄然升起,将惨淡的红光洒进房间。

    就在这时,他看见窗外飘过一点白光。

    沈怀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院子的老槐树下,一盏白色的灯笼悬浮在离地三尺的空中,散发着幽幽冷光。那灯光不像火焰般跳动,而是如水面般平稳地漾开,照得周围的草木都泛着诡异的青色。

    鬼点灯……沈怀喃喃自语,心跳加速。他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鬼点灯:青灯诡簿简介 >鬼点灯:青灯诡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