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和另外两位受害者,那个被骗了首付款的年轻女孩,还有那位被表侄女坑了养老钱的阿姨,一起聘请了律师,提交补充证据,出庭作证。每一次走进法庭,每一次看到苏晴穿着囚服站在被告席上,那张曾经熟悉的面孔因为憔悴和怨毒而扭曲,都像是在我尚未愈合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她看向我的眼神,不再有往日的亲昵,只剩下冰冷的恨意,仿佛我才是那个毁了她人生的罪魁祸首。
最终,判决下来了。诈骗罪名成立,苏晴被判了几年有期徒刑。至于被骗走的钱,经过资产清查和执行,最后按比例退还到我们手里的,不到总额的三分之一。
拿着那笔退款,我站在银行的ATM机前,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心里五味杂陈。不到五万块。我用十三万,用五年的积蓄和透支的信用卡,用一段真心错付的友情,换来了这不到五万块,和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值吗不值。但事已至此,再多的不甘和怨恨也无法改变现实。我平静地把钱转入账户,然后拿出手机,点开那个尘封已久的微信分组,找到苏晴的名字,以及所有可能与她有关联的共同好友,一个一个,干脆利落地拉黑,删除。从此,山高水远,再不相干。这大概是我为那段愚蠢的过去,举行的最彻底的告别仪式。
生活还要继续。只是经历过这一劫,我像是被打碎重塑了一般。以前总觉得情谊大过天,朋友说的话就是真理,现在才明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什么风口、机遇、内部消息,都比不上脚踏实地地工作,比不上银行卡里不断增长的数字来得安心。
搞钱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成了我新的座右铭。
我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以前觉得够用就行的工资,现在成了我安全感的最大来源。我不再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开始主动争取更有挑战性的项目,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同事们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以前那个有点佛系、乐呵呵的小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专注、走路带风的拼命三娘。
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短板,尤其是在理财方面,简直是一片空白。于是,工作之余,我报了线上理财课程,啃起了那些枯燥的金融书籍,从基金定投到风险评估,一点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不再参加那些无意义的聚会,不再为了合群而强颜欢笑。时间宝贵,我要把它花在能让我增值的事情上。
也许是这份专注和努力被领导看在眼里,半年后,我因为在一个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被调到了公司新成立的核心项目组。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当然,也有更大的压力。
在新项目组,我认识了阿杰。他不是我之前那个提醒过我的前男友,只是恰好同名。阿杰是项目组的技术骨干,话不多,但人很稳重,做事踏实。他不像苏晴那样巧舌如簧,画各种大饼,也不像有些男同事那样油嘴滑舌,喜欢过度打探别人的私事。
有一次,项目赶进度,我负责的一部分数据出了问题,急得焦头烂额。阿杰正好路过我的工位,看到我抓耳挠腮的样子,停下来问了一句:遇到麻烦了
我简单说了下情况。他没有多余的安慰,只是俯身看了看我的电脑屏幕,然后指出了几个可能的错误节点,并给了我一个优化算法的建议。他的语气平静而专业,既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也没有趁机献殷勤的意味。
谢谢你,阿杰。我按照他的思路尝试修改,果然很快解决了问题,心里松了一大口气。
不客气,一个组的,应该的。他点点头,就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
就是这样简单而纯粹的帮助,却让我的心头划过一丝暖意。那是一种久违的、被平等尊重的舒适感。和阿杰的相处,总是这样不远不近,恰到好处。我们是并肩作战的同事,会在会议上因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