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批注层层叠叠。沈明棠突然将案上算盘一推:明日该去查验泉州港的市舶司分署了。裴砚合上卷宗,目光落在她眼下的青黑:先歇半日,我让人备了新茶。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混着商船归港的鸣笛。他们知道,旧制的枷锁已碎,而商政变革的浪潮,正如同永不退去的潮水,裹挟着大胤走向新的黎明。当第一缕晨曦染红衙署飞檐时,沈明棠与裴砚并肩走向码头——那里,满载希望的商船正扬起风帆。

    《商途明晦》第九章:四海通达

    三年后,大胤迎来首个万国商节。长安东市张灯结彩,波斯的驼队载着香料穿梭于街巷,大食商人用生疏的官话与茶商讨价还价,东瀛使团捧着沈明棠主持修订的《商法典》啧啧称奇。沈明棠身着绯色官服,站在朱雀门前的观礼台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目光掠过城楼下悬挂的鎏金牌匾——那是皇帝亲题的通商惠国。

    裴砚策马而来,市舶司的银鱼符在胸前晃出细碎的光。泉州港传来消息,他递上一卷海图,新航线已抵达大食腹地,商船带回的琉璃、象牙,足够充盈半年国库。沈明棠展开海图,指尖划过标注着沈氏商号分舵的红点,忽然轻笑:听说太子府的旧宅,如今改成了商会学堂

    江南·沈家祖宅

    沈千山抚摸着祠堂里的新牌位,上面刻着商税司参议沈明棠。当年那个女扮男装闯荡江湖的女儿,如今已成为名震天下的商政双绝。院外传来孩童诵读声:农者,国之本;商者,国之翼......这是沈明棠编撰的《商贾启蒙》,正随着新政传遍大胤。

    突然,家丁匆匆来报:老爷!裴大人和小姐来了!沈千山迎出门,只见裴砚捧着御赐的通商功臣匾额,沈明棠则抱着一摞刚修订的《市舶司则例》。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深夜·大明宫

    皇帝翻阅着户部呈递的税册,惊觉商税占比已反超田赋。他望着案头沈明棠与裴砚联名上书的《开放海禁十策》,喃喃道:此二人,真乃大胤梁柱也......窗外明月高悬,照亮宫墙外彻夜不息的夜市灯火,恍若星河坠入人间。

    东海之滨

    沈明棠与裴砚并肩立于船头,看日出将海面染成金色。船队的桅杆如林,船帆上大胤二字猎猎作响。还记得初遇时,你不过是个狡黠的小厮。裴砚轻声道。沈明棠转身,海风掀起她的鬓发:而你,也只是个不通世故的御史。两人相视而笑,身后,是千帆竞发的盛世图景;前方,是无限广阔的商海新篇。

    《商途明晦》终章:日月同辉

    十年后的深秋,大明宫含元殿钟声长鸣。沈明棠身着紫袍,头戴七梁进贤冠,缓步登上尚书台——这是大胤首位由商贾入仕的女尚书。她手中捧着修订完毕的《大胤商律全书》,泛黄的纸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十年来商政改革的艰辛。

    裴砚立于另一侧,市舶司已扩编为鸿胪寺,他以正二品少卿之职,总揽天下邦交贸易。此刻他望着沈明棠发间若隐若现的银丝,想起当年茶楼初见时那个狡黠的小厮,眼中不禁泛起笑意。

    陛下,《商律全书》已成!沈明棠的声音响彻大殿。随着圣旨展开,废除市籍制度准许民间造船出海等条文引来满朝惊叹。皇帝望着阶下这对改变国运的臣子,感慨道:昔有管仲通商,今有卿等再造乾坤!

    江南运河·沈氏商会

    曾经的商会总舵已扩建成天下最大的商学书院,廊下悬挂着农商并重,富国利民的匾额。沈明棠与裴砚携手走在青石路上,听着学堂里传来的辩论声:若遇灾年,该由官府平粜,还是鼓励商贾运粮

    看,那是我们的学生。沈明棠指着不远处几个讨论《市舶则例》的少年。裴砚从袖中取出一卷海图:南洋诸国遣使来贺,说要依我朝商法订立互市条约。两人相视而笑,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商途明晦》简介 >《商途明晦》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