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9章
    第39章

    啥叫先进先出赵掌事瞪着牛眼,看着沈重指挥伙计们把刚入库的盐包,按照标记堆放到指定的位置,而把角落里几包看着差不多的旧盐挪到前面。

    就是先运进来的盐,要先卖出去。沈重解释道,盐存放久了,容易受潮结块,影响成色和分量。咱们得保证卖出去的都是好盐,也能减少损耗。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但以前从未有人这么精细地管理过。过去盐行仓库里,盐包都是随手堆放,哪包方便就搬哪包,至于损耗,那更是糊涂账,反正最后都算不到伙计头上。

    新的规矩,新的流程,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盐行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从盐包入库的那一刻起,它被谁接收,放在哪里,何时被谁提走,卖给谁,收了多少钱,每一个步骤都有据可查,清清楚楚。

    起初,伙计们怨声载道。

    这不是瞎折腾吗

    以前干活儿,靠的是膀子力气和老经验,现在倒好,搬一包盐还得先写‘条子’

    还得认那啥......洋码子弯弯绕绕的,鬼画符似的,谁看得懂!

    私下里的抱怨,沈重不是没听见,但他没吭声。

    新规矩推下去,总得有个适应过程。

    可怪事儿来了,没过两天,风向就悄悄变了。

    码头上,日头正毒。

    管账的老伙计抱着本厚账册,额上全是汗,冲着刚卸完一船货的刘二喊:刘二!昨天王掌柜提的那批盐,出库单子呢拿来我核核!

    刘二正用袖子擦汗,闻言立马从怀里掏摸出一张纸,纸角都有些卷了,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字和几个数字符号。

    给,周爷!五百斤,没错!王掌柜的画押戳印都在这儿呢!他递过去,嗓门洪亮。

    老伙计接过来,凑近了,手指头点着上面的数字,又翻了翻账册。

    嗯......他点点头,脸上的褶子松快了些,对上了,清楚!

    放以前,这账起码得盘半天。

    问这个,问那个,你指东,他指西,最后多半还是笔糊涂账。

    现在一张条子递过来,白纸黑字,谁提的货,提了多少,谁经的手,一清二楚,想赖都赖不掉。

    更邪门的是干活的效率。

    还是那十来号人,还是那两条船。

    一天忙到头,清点下来,吞吐的盐货量,居然比得上以前沈家盐行最红火时,一个分号的人手干的活儿还多!

    码头上人来人往,盐包起起落落,却不显混乱。

    各人干各人的活,流程顺了,责任也清楚,以前常见的猫腻,什么偷拿卡要,缺斤短两,好像一下子就没了影。

    就连搬运时撒漏的盐,地上都干净了不少。

    少爷这法子......嘿,真他娘的神了!刘把头站在仓库门口,看着里面盐包堆放得整整齐齐,伙计们跑进跑出,忙得脚不沾地,却一点不乱,忍不住啧啧称奇。

    他原先只当这年轻少爷是算盘珠子拨得精,没想到管起这摊子事来,也这么有章法。

    赵掌事在旁边,憨厚的脸上也堆着笑:可不是嘛!俺以前在脚行带弟兄,报个损耗,不是车轱辘坏了,就是路上打点花了,说不清道不明。现在少爷这规矩好,一笔笔,一条条,钱花在哪儿,明明白白,谁想伸个手都难!

    伙计们也咂摸出味儿来了。

    写那洋码子是费劲,可每天干完活,看看自己交上去的条子,心里就有数。

    到了月底发工钱,自己出了多少力,该拿多少赏钱,账本上一一对照,清清楚楚,心里头那叫一个敞亮、踏实。

    干起活来,那股劲儿,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沈重站在库房外,廊檐的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开局被抄家,我靠算力逆袭简介 >开局被抄家,我靠算力逆袭目录 > 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