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但更多的是决然。从此,他跟随高僧远去,消失在茫茫天地之间。
宝钗寻他无果,伤心欲绝。回到家中,独对空房,泪水忍不住潸然而下。宝玉,你怎忍心弃我而去,留我一人在这世间受苦……
但她生性坚韧,虽悲痛万分,却也只能强打精神,料理家中事务。
且说那巧姐,被刘姥姥带到了乡下。乡下生活虽与贾府的奢华天差地别,但巧姐却在这质朴的环境中渐渐找到了安宁。
刘姥姥看着巧姐,慈爱地说:巧姐儿呀,咱这乡下虽说苦些,可胜在平安自在。你就安心住下,姥姥我定会护你周全。
巧姐乖巧地点头:姥姥,我在这里挺好的。比起以前在府里,如今这般日子倒让我觉得踏实。
在乡下,巧姐跟着刘姥姥一家学习农事,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她渐渐习惯了这简单的生活,也从刘姥姥身上学到了许多生活的智慧。
时光流转,数年之后。贾兰果然不负众望,在科举中高中。喜讯传来,李纨虽满心欢喜,却也感慨万千。
兰儿,你今日的成就,可真是不容易。这多年的苦读,总算是有了回报。
李纨眼中含泪,欣慰地说道。
贾兰恭敬地回道:母亲,这都是您教导有方。孩儿日后定当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也希望能为咱们贾家重振昔日荣耀。
然而,此时的贾府,即便贾兰有了功名,却也难以恢复往昔的盛景。曾经的繁华府邸,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荒草丛生。
那些曾经在贾府中发生的故事,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已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偶尔,还有人会在路过那片荒芜之地时,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兴衰如梦。而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也都在命运的洪流中,各自演绎了属于自己的悲欢,这些人虽已各奔东西,命运迥异,但他们的故事却在民间悄然流传。有人惋惜贾府的衰败,有人感叹宝玉的出家,更有人赞赏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善良与坚韧的灵魂。
一日,已长大成人的巧姐在田间劳作时,遇到了一位路过的书生。书生见巧姐虽衣着朴素,却气质不凡,心中不禁好奇。
书生上前拱手问道:姑娘,看你不似寻常农家女子,敢问你是从何处而来
巧姐微微一笑,坦然答道:我本是京城贾家之人,后家道中落,便随刘姥姥来到此处。
书生听闻
贾家
二字,微微一惊:可是那曾经显赫一时的荣宁二府
巧姐点头:正是。如今往事如烟,不过是一场繁华旧梦罢了。
书生不禁感叹:早闻贾府盛极一时,却不想如今也逃不过兴衰之变。世事无常,令人唏嘘啊!
巧姐望着远方,目光平静:兴衰荣辱,皆是人生。经历过这些,我倒觉得平淡安稳才是真。
再说贾兰,高中之后,步入仕途。他牢记家族的教训,为官清廉正直,一心为民。在官场中,他虽时常面临各种诱惑与挑战,但始终坚守本心。
一日,有同僚劝他:贾兄,这官场之中,若不懂得变通,怕是难以高升。你又何必如此固执,坚守那些所谓的原则
贾兰正色道:我贾家曾经的辉煌,皆因祖宗们恪守本分,忠君爱国。如今家族虽历经磨难,但我绝不能丢了祖宗的教诲。为官者,当以百姓利益为重,若只为一己私利而变通,又有何颜面立于朝堂之上
同僚听后,不禁对贾兰刮目相看,心中虽未必认同,却也对他的正直深感敬佩。
而在远方的一处庵堂里,宝玉已潜心修行多年。他每日诵经礼佛,心境愈发平和。一日,寺里来了一位访客,竟是旧时好友蒋玉菡。
蒋玉菡见到宝玉,又惊又喜:宝兄弟,多年不见,没想到竟在此处寻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