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不好。
俞辰看着她,喉咙突然有些发紧:谢谢。
而俞辰也默默关注着程小夏。他发现琴房的暖气不太好,就利用课余时间帮她调试;知道她经常练琴到很晚,就编写了一个提醒程序,到点会自动给她的手机发送休息提示。
这些小小的举动,像春雨一样,悄然滋润着两人的心,让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第四章
代码与音符的和解
随着合作的推进,俞辰完成了自动伴奏程序的第一版。他兴奋地邀请程小夏来实验室测试,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程小夏坐在钢琴前,深吸一口气,开始演奏。然而,程序发出的伴奏声却让她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机械、生硬,毫无感情,完全破坏了整首曲子的意境。
这是什么程小夏猛地站起身,眼眶泛红,这根本不是音乐!节奏不对,情感也不对,完全没有和我的演奏融合!
数据显示这是最完美的搭配。俞辰也有些着急,根据你的演奏风格和曲子的特点,我的程序......
够了!程小夏抓起乐谱,声音带着哭腔,你根本不明白,音乐是活的!它需要即兴发挥,需要演奏者的情感投入,这些是机器永远无法做到的!
两人激烈地争吵起来,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最后,程小夏流着泪跑出了实验室,留下俞辰一个人站在原地,看着屏幕上的代码,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那天晚上,程小夏在琴房里一遍又一遍地弹奏着那首曲子,把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倾注在音符中。而俞辰则在实验室里,盯着屏幕,彻夜未眠。他反复听着程小夏的演奏录音,看着那些被她否定的数据,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固执。
凌晨四点,程小夏收到了俞辰的消息:对不起,是我太自负了。我会重新做一个程序,这次我会听你的意见。
第二天,程小夏在实验室看到了顶着黑眼圈的俞辰。他的眼神疲惫,但却带着坚定。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一个全新的程序框架。
我重新分析了你的演奏视频。俞辰的声音有些沙哑,这次的程序会实时捕捉你的演奏细节,根据你的速度、力度变化,动态调整伴奏。
程小夏被他的认真打动,心中的怒火也消了大半。她坐下来,开始耐心地给俞辰讲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即兴创作的技巧。而俞辰则认真地记录着,尝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代码。
一次偶然的机会,程小夏听到同学在背后议论她和俞辰的合作。
听说她和那个计算机系的俞辰在一起了
不会吧俞辰就是个机器人,只知道写代码,和搞艺术的能有什么共同语言
说不定就是为了利用他的技术拿奖呢......
程小夏本想上去反驳,但却听到了另一个意外的消息。
不过俞辰这人真的不错,一直在匿名资助贫困生,帮他们交学费、买学习资料。
是啊,表面看着高冷,其实心地很善良......
程小夏愣住了。她想起俞辰熬夜改程序的样子,想起他在雨中把伞倾向自己的举动,心中泛起一阵异样的感觉。
而俞辰也在一次深夜工作时,偶然听到了程小夏在琴房弹奏自己创作的曲子。那是一首充满忧伤与希望的曲子,音符里流淌着她的故事和情感。俞辰站在琴房外,静静地听着,第一次真正理解了音乐的魅力——它不是数据,而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从那以后,两人开始互相学习。程小夏了解了更多编程知识,甚至尝试用代码创作简单的音乐;而俞辰也逐渐明白了音乐中的感性之美,学会用更人性化的方式编写程序。他们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升温,从最初的对立,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