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郊山脚的平地准备建学堂。
每次学堂放学,或者休沐,他都亲自来督建。
学堂不比孤儿院,耗费很大。
人手还好,除了专门的设计督造人员外,其他都可以从孤儿院中调人手。
阿宝阿珍这些热心孩子,每天都乐呵呵地去帮忙,还念着自编的歌谣:
建学堂,建学堂,学堂里有笔墨香,知识装满一箩筐。
最缺的还是资金。
纪辞刚上任翰林没多久,俸禄早全部砸里面了。
我看他望着建了一半的房屋,眼神怔惘,就递给他一个盒子。
他接过打开,眼睛忽地睁大了,迅速还我,
我不能收。
我可是郡主,这不算什么。
那是你的父亲拼尽半生才得来的荣华,不能乱用。纪辞坚持。
先生,您说过‘取之于民用于民’,我父亲的财富是万民供养,可我们建学堂也是造福于民,有何不可
欢颜......纪辞定定看着我。
快收下。先生对我的恩情,那更是无价。我推回他的手。
好。我来日再还。
静宜!
纪辞走后,抱着一堆木头的李壮叫住了我,放下木头,揩了把汗,
我天天做苦活怎么没有一点零花啊为什么纪先生光在那指点江山都有一盒
哈哈,你打工人想赚多少喏,给你买酒。
我扔给他一块碎银。
李壮接了,嘿嘿一笑,把钱塞裤兜了,又凑近我,
静宜啊,我也想拜入纪翰林门下,你能不能通融通融
我一愣,为什么
咱们也是共患难的交情了,我长得壮,做你师兄给你当盾不好吗
噫~我拍了拍他壮实的肩膀,好好干,下辈子我还认你当哥哥。
为什么李壮看着我离开的背影,委屈巴巴。
咦,这你就不懂啦。阿珍一脸高深,压低声音对李壮道,
欢颜姐姐不需要师兄,她只要师父。
10
学堂建好后,让平民来上学也是件头疼的事儿。
大周近二十年都处于战乱中,本出了个安宁侯让胡人畏惧不敢动,奈何英雄末路,在一次战役中被射杀,胡人又开始猖狂了。
大周不堪其扰,直至前几年割地,才换来短暂的和平。
很多百姓吃穿都成问题,更不用说读书了。
啥读书今天的地耕了吗牛喂了吗谁闲得没事去读书大道理有用吗
一个卖菜大婶听了直摇头。
纪翰林门下的书院啊可几年才出一个状元,我难道要我儿花半辈子去读书考试我养他
一位大叔把在书院门口驻留的儿子拽走了。
纪辞轻抚着刚去皇帝那求得的匾额鸿鹄书院,陷入沉思。
我哐当在他面前放下一大箱子,打开,里面全是金银珠宝。
纪辞这回真傻眼了。
欢颜,你把家底翻出来作甚
嘿嘿嘿,你放心用,以后慢慢还,还不了就当是我的......
纪辞看着我,眸中有波纹泛起,可我还是把即将脱口而出的聘礼二字咽了下去。
反正嫁妆也好,聘礼也罢,只要不是给未来师娘添贺礼就成。
我垂着头不语,纪辞说了句欢颜......就没了下文,只有轻轻一声叹息。
data-faype=pay_tag>
我跟他说了我的想法,我打算用这笔钱当作奖金,设立入学奖、进步奖、优异奖三等。
凡入学学满三个月,都可以拿到二两钱;阶段考试有进步的,颁发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