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着空书架发呆。上周王主任还来查过2011年的补偿协议,他擦着老花镜,说要核对钉子户资料,结果今天来看,整个2011年的档案柜都空了。铁柜上的锁有撬动痕迹,地面散落着几片碎纸,周明远捡起辨认,是补偿协议上的住户签名,张春梅的名字旁画着颗五角星,和王建军账本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技术科传来消息:赵强死亡前半小时,曾拨打过一个虚拟号码,通话时长47秒,背景音里有蒸汽管道的嘶鸣声——这是重柴厂旧锅炉才有的声音。而赵强电脑里的加密文件夹,在他死亡前五分钟被远程删除,IP地址指向南岸区某个公共WiFi热点,信号覆盖范围正好是弹子石老街的修鞋摊旧址。
周队,医院那边有发现!小李抱着平板电脑冲进来,陈建军(张春梅丈夫)2011年8月2日的急诊记录被恢复了,诊断书写着‘颅骨凹陷性骨折,推测遭钝器击打,建议立即报警’,但主治医生三天后就调去了外地,档案被人为删除。
周明远盯着CT片上的伤痕,突然想起张春梅阁楼里的旧相框——照片里陈建军搂着妻子,后颈处有块淡红色胎记,和尸检报告里死后落水导致皮肤褶皱的结论完全不符。他摸出从赵强办公室找到的钥匙文身照片,突然意识到,那图案和张春梅收到的恐吓信里,血指印按在协议第17页的位置完全重合——第17页,正是补偿款分配明细表。
下午三点,南岸环卫第三分队的更衣室飘出劣质烟草味。周明远看着墙上的排班表,周大海的名字下画着连续七天的夜班,领取的工装尺码是17596,和案发现场的鞋印尺寸一致。储物柜里躺着本磨破的笔记本,第一页贴着张泛黄的合影:周大海搂着年轻的陈立,背后是1998年重柴厂锅炉的残骸,照片下方写着替弟报仇,天经地义。
老周今天没来上班。队长挠着头,说是去医院看亲戚,可他哪来的亲戚自从七年前火灾死了儿子,他就一直住在环卫宿舍,平时连个电话都不打。
周明远的手指停在儿子二字上。档案里周大海的火化记录显示,他无配偶、无子女,但第二章李建国的铁皮盒照片里,周大海分明搂着个男孩——那是李建国的儿子,也是火灾中唯一的未成年死者。他突然想起,赵强电脑里被删除的转账记录,最后一笔是2018年7月19日,50万汇入周小川的账户,而周小川,正是周大海档案里从未出现过的儿子。
暴雨再次降临山城,周明远站在重柴厂旧址的排污管道前,手电筒光束照亮管壁上的抓痕——新鲜的指甲印,边缘带着蓝色化纤布料的纤维。管道深处传来滴水声,混着若有若无的煤渣味,像极了七年前火灾现场的气息。
周队,DNA比对结果出来了!技术员小赵的声音在对讲机里发颤,泥脚印的表皮细胞和周大海的火化样本有97%吻合,但线粒体数据显示,这是个四十到五十岁的男性,而周大海去世时才32岁。
雷声在头顶炸响,周明远突然想起环卫工老周的白发——那是染过的,发根处露出的黑色显示他实际年龄不超过五十岁。他摸出从赵强办公室找到的台历,7月21日的李建国忌日旁,还有行极小的字:老周该动手了,字迹和王建军账本上的星号如出一辙。
深夜的殡仪馆,陈师傅正在整理李建国的遗物。铁皮盒底层掉出张泛黄的收据,2011年8月5日,周大海在南岸公墓购买双人骨灰盒,备注栏写着给儿子和自己。而张春梅的银行流水显示,25万补偿款正是汇入了南岸公墓管理处的账户。
周队,赵强的指甲缝布料查到了!小李举着证物袋冲进来,是环卫工夏季工装的材质,2017年款,全南岸区只有第三分队还在用。
周明远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条匿名短信:下一个就是你,重柴厂的锅炉该生火了。发件地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