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卖货郎、俊后生
    【请把脑子寄存番茄保险箱,千万别拿出来,把门焊死!谢谢】

    【平行时空,请勿代入,代入必究!】

    风沙滚滚,陕北的天,晴朗而干燥

    一辆封闭式货厢的电三轮,缓缓行驶在乡间土路上,漆黑车厢上印着‘顺风’二字。

    车上插着显眼的白色帆布,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米、面、盐、油’四个醒目繁体字。

    骑车的男人年约20几岁,脚踩阿迪王,衣着朴素而干净,有着这个年代少有的红润白净皮囊。

    任凭谁见了都得来一句:真是个十里八乡少有的俊后生。

    正当苏文骑着三轮叼着烟,愣神之际,从路旁的土疙瘩村子里,钻出来七八人。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全都面露菜色,穿着一身补丁的黑灰衣裳裤子。

    “喂~,后生,等一下。”一位40岁左右的妇人招呼着三轮车停下。

    “大娘,你要点啥?我这里啥都有,可不只卖米面盐油。”

    眼见来了生意,苏文扔掉烟头,跳下车座,满脸堆笑的朝妇人迎去。

    “你你是外地来的。”妇人一听这口音,又看到苏文1米8左右的个头,便怯生生的问道。

    苏文也不打算隐瞒,此行他就是想来探探路,顺便赚点小钱:

    “是啊大娘,我来自川省,走街串巷卖点货,你要点什么?”

    川陕相隔不算远,货郎走货至此并不罕见。

    只是这后生长得比女娃还白净,推的货车居然是3个轮,货箱也遮得严严实实

    不作他想,妇人问道:“你有白面吗?我男人害了病,想吃点白面。”

    “白面当然有!您等着。”说罢便从货箱里翻出几袋十斤装的优质小麦面粉,就这样随意的放在地上。

    撕开一袋包装,从里边抓了一把白面,递给妇人道:

    “大娘您看,多好的白面,保证货真价实,吃完一袋想两袋。”

    “是啊,好白的面,我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白面哩。”

    妇人眼眸闪着光,小心的捻一撮放进嘴里,闭着眼砸吧几下。

    “嗯~,不错,是上好的白面,比镇子里卖的还好,就是不知道价格”

    苏文大气的摆摆手,“呵呵~,价格不贵,一袋十斤,只要一块大洋。”

    “啊?真不便宜,一块大洋我都能买几十斤高粱米咯。”妇人捏了捏荷包,唏嘘道。

    苏文皱了皱眉,“呃~,大娘这可是细粮,可不能拿高粱米比,这玩意儿有营养。”

    他顿了顿,有些挣扎道:“要不这样,你买一袋白面,我送你半斤细盐。”

    说话间便从货箱里翻出一袋,用透明塑料口袋分装好的盐,大气的塞进了妇人手上。

    “这这是精盐?”妇人看着比雪花还白的细盐,有些不知所措。

    打开包装,用手指轻轻沾上一点放进嘴里。

    醇厚的味道立刻充斥着口腔,这精盐不但咸味厚重,而且不苦不涩,

    比镇上一斤卖一块大洋的粗盐,简直是天上和地下。

    “那就这么说定了,后生,可不能哄人!”妇人紧紧握住盐袋,生怕苏文反悔似的。

    苏文见状只是笑笑,现在是民国24年,也就是1935年。

    市面上的物资十分匮乏,加之国民党经济封锁,陕北的老百姓过得真是苦!

    “大娘,咱巴蜀汉子可不兴说话不算,您拿着!就算没钱我照样赊给你。”

    说罢就连同白面一起递给了妇人。

    妇人随即一愣,这年月的商人真就应了那句无奸不商的至理名言。

    能不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就已是谢天谢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颗红星,来陕北卖物资!简介 >一颗红星,来陕北卖物资!目录 > 第1章 卖货郎、俊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