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而是我知道,大浪一来,能站稳脚跟的不一定是跑得快的,而是稳得住的。资源该收的收、渠道该砍的砍,我一边把电商业务逐步转交给爱人打理,一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
她问我:你真的还想回职场
我点了点头:嗯,我这次不是去试错的,是去补课的。
就这样,我再次踏入了职场。
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对职场充满幻想的新人。虽然依然走的是前世走过的老路,但每一步我都踩得更稳了——
有同事在背后挖的坑,我提前绕开了;有领导递来的糖衣炸弹,我也看穿了;至于自己曾经挖给自己的那些坑……我学会了填。
前世走过弯路的地方,这一世我学会了怎么直行;前世没挺过的场合,这一世我懂得了退一步如何海阔天空。
我已然换了几次工作,就像前世一样。有时候是项目结束,有时候是公司调整,也有时候是我主动选择离开——但不同的是,这一世的我,每离开一次,都带走了更多积累。
每一次转身,我都在为那一次重逢做准备。
终于,2025年,那个我曾在35岁被拒之门外的公司,又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
收到面试邀请的那一刻,我握着挂断的电话沉默了好久。曾经那个让我失望透顶的地方,现在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
我轻轻地笑了一下。
不是喜悦,也不是讽刺,而是一种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平静——像是多年之后重新走进旧地,连风都带着熟悉的气息。
但这次不同,我不再是那个等待机会的应聘者,而是一个掌握主动权的归来者。
9
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和对这家公司的深刻了解,我在面试中几乎是降维打击。
所有他们以往隐而不宣、推来推去的问题,我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连带着顺便抛出了几个前世积攒下来的解决方案。一句句直击要害,句句刀刀见骨,面试的领导几次想插话都被我精准封住,嘴角都快压不住了——那神情,就像是被人读心了又不得不点头。
而更讽刺的是,坐在我对面的几位正是前世那几个点头说满意、转身却签下辞退的领导。
这次,他们没有再给我二面。当天下午,HR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里罕见地带着一丝主动:江先生,恭喜您通过面试,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Offer。
我点头微笑,回了句:我也有一点小小的要求。
我提出了试用期考核指标协议。用白纸黑字明确考核内容,不再给任何人留下主观评价的空间。
HR有些犹豫,随即请示了面试部门的领导,没想到对方立刻答应了:可以,签吧。
这一次,我顺利入职,甚至比前世还提前了半个月。
凭借对公司流程、部门运作、关键人物性格等种种细节的熟知,我迅速打开局面。项目推进得节奏分明、有声有色,连平时不怎么夸人的老领导都多次点名表扬。
团队气氛也很好,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合作流畅,几乎让我产生了错觉:是不是这一次,命运真的不同了
直到那个熟悉的节点悄然临近——
那个,在前世我被无预警劝退的时间。
项目结束了,我开始察觉出些微的不对劲。
领导看我的眼神,变了。
语气不再是认可,而是挑剔;态度不再是信任,而是冷淡。
虽然有考核协议护体,他不能再用能力不足作为借口,但他开始变着花样挑毛病——
报表字体不统一、PPT模板太普通、说话没笑容、甚至走路太快、午休吃饭不合群……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