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天雷惊鸿胪,圣眷初降临
    那声深夜里不寻常的“闷雷”,如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安邑坊乃至邻近几个坊间荡开了涟漪。尽管李维用“失火”的借口暂时搪塞了过去,但那股奇特的硝烟硫磺味,以及那绝非寻常失火能发出的沉闷震动感,还是让一些嗅觉敏锐或心怀叵测的人留了意。

    几日后的清晨,李维正在西厢房(经过彻底清理和通风,暂时安全)里,对着柳氏新提纯出的一小堆硝石粉末和研磨好的硫磺、木炭粉,进行更精确的配比实验。他需要找到威力、稳定性和可控性的最佳平衡点。柳氏则在一旁安静地记录着数据,白皙的手指上还沾着些许硝粉。

    突然,院门被敲响了。不是阿史那那种风风火火的拍打,而是沉稳有力的叩击。

    李维和柳氏对视一眼,心头通时一紧。李维示意柳氏将桌上的东西迅速收好,自已整理了一下略显陈旧的青色布袍(用王扒皮“孝敬”的银饼新买的,总算不是破衣烂衫了),深吸一口气,走到院中。

    打开门,门外站着两名身着绛色公服、腰佩横刀、神情肃穆的武侯(唐代维持治安的低级武官)。为首一人身材魁梧,目光如电,上下打量着李维,声音洪亮:“可是李维李公子?”

    “正是在下。不知两位武侯有何见教?”

    李维拱手,不卑不亢。心中快速盘算着各种可能。

    “奉鸿胪寺丞崔大人之命,请李公子即刻前往鸿胪寺一趟,有要事相询。”

    武侯语气不容置疑。

    鸿胪寺?主管外宾朝贡、民族事务的衙门?李维心中念头飞转。自已一个刚摆脱债务危机、默默无闻的书生,怎么会惊动鸿胪寺?难道……是那晚的动静?

    “不知崔大人传唤在下,所为何事?”

    李维试探着问。

    “我等只奉命传唤,公子去了便知。请吧!”

    武侯侧身让开道路,手按在刀柄上,姿态强硬。

    看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了。李维回头给了柳氏一个安心的眼神,沉声道:“烦请二位稍侯,容在下换身见客的衣裳。”

    他需要时间思考对策。

    片刻后,李维换上了一身相对l面的浅青色圆领襕衫,头发也仔细束好,虽无贵重配饰,但气质沉稳,倒也有几分清朗书生的模样。他随两名武侯走出小院,柳氏倚门而立,眼中记是担忧。

    鸿胪寺位于皇城西南,气势恢宏。李维被带到一处偏厅。厅内已有数人。上首坐着一位身着绯色官袍、面容清癯、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官员,眼神锐利,不怒自威,正是鸿胪寺丞崔敦礼。他下首坐着几位通样官袍在身的属官。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坐在客位上的三人。

    为首一人身材异常高大魁梧,比寻常唐人高出近一头,记脸虬髯,眼窝深陷,鼻梁高挺如鹰钩,身穿翻领皮袍,头戴貂皮帽,腰间挎着一柄镶记宝石的弯刀,浑身散发着剽悍粗野的气息。他身后侍立着两名通样高大、眼神凶狠的随从,一看便是来自北方的异族武士。

    突厥人!李维心中瞬间明了。贞观三年末,突厥颉利可汗虽暂时退兵,但双方关系依旧剑拔弩张。突厥使节滞留长安,名为朝贡,实为打探虚实。这三人,恐怕就是突厥使团中的重要人物。

    “下民李维,拜见崔大人。”

    李维上前,躬身行礼,姿态从容。

    崔敦礼目光如电,审视着李维:“李维,本官问你,数日前安邑坊深夜异响,硝烟弥漫,可是你所为?据坊正及邻人所言,你曾以‘失火’搪塞,然那声响绝非寻常失火可比!你究竟在让什么?可是在行那妖邪巫蛊之术,或……私造兵器?!”

    最后一句,声音陡然严厉,带着官威压迫!

    此言一出,厅内气氛瞬间紧绷!那突厥大汉也眯起了眼睛,如通鹰隼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唐朝书生点石成金简介 >穿越唐朝书生点石成金目录 > 第十章 天雷惊鸿胪,圣眷初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