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磨难,初显不凡
并州上党武乡的深秋,寒风裹挟着沙砾掠过枯黄的草场,羯族少年石勒赤着脚踩在冻硬的土地上,手指深深掐进腰间那把锈迹斑斑的骨刀。他仰头望着盘旋在天空的苍鹰,喉结滚动,心中涌起一股连自己都难以名状的悸动。
这是永宁元年(公元301年),西晋王朝的腐败与动荡如瘟疫般蔓延全国,八王之乱的战火尚未平息,又迎来了罕见的大饥荒。石勒所在的羯族部落,这个原本就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群体,此刻更是陷入了绝境。
勒儿,快过来!母亲的声音从简陋的毡帐里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虚弱。石勒转身跑回帐内,看到母亲正蜷缩在角落里,身旁放着一个几乎见底的陶罐。娘,这是今天在溪边找到的野菜,您先吃。石勒将一把带着泥土的野菜递过去,却被母亲轻轻推开。
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娘不饿。母亲枯瘦的手抚上石勒的脸颊,眼中满是心疼。石勒知道母亲在说谎,这些日子以来,母亲总是把能找到的食物都让给了他和弟弟。他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将野菜塞进嘴里,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夜里,石勒躺在毡毯上,听着帐外呼啸的风声,思绪却飘向了远方。他想起前些日子听商队说的那些故事,洛阳城的繁华,长安城的壮丽,还有那传说中遍地黄金的江南。我一定要离开这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石勒在心中暗暗发誓。
十四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村里的几个壮年决定前往洛阳行贩,石勒再三恳求,终于得到了同行的机会。出发那天,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头看了看破败的部落,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一路上,石勒被外面的世界深深震撼。他看到了连绵的山脉,广袤的平原,还有那熙熙攘攘的城镇。商队的老掌柜见他聪明伶俐,便教他识文断字,给他讲述各地的风土人情。石勒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心中的志向也愈发坚定。
当洛阳城巍峨的城墙出现在眼前时,石勒只觉得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这座传说中的都城,比他想象中还要宏伟壮观。街道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各种新奇的玩意儿让他目不暇接。他随着商队穿梭在人群中,贪婪地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华。
站在洛阳东门,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远处的宫阙,石勒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豪情。他忍不住仰天长啸,那声音高亢激昂,仿佛要将这些年的压抑和不甘都宣泄出来。这一啸声,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
而此时,路过的西晋宰相王衍也听到了这声长啸。他停下马车,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衣着简陋的少年站在人群中,虽然身形消瘦,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常人难有的英气。王衍心中一惊,对身边的随从说道:此子相貌气度非凡,日后恐为国家大患,速派人将他拿下!
幸好,石勒察觉到了异样,在官兵赶来之前,混入人群匆匆逃离。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世道的险恶,也更加坚定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
回到部落不久,并州便遭遇了更为严重的战乱和饥荒。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起兵反晋,战火迅速蔓延开来。部落里的青壮年纷纷被征去当兵,剩下的老弱妇孺只能四处逃亡。石勒一家也被迫加入了逃亡的队伍,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寒风中艰难前行。
一路上,石勒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村庄被焚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有一次,他们在一座废弃的城池里躲避追兵,却发现城里早已没有了粮食。石勒的弟弟因为饥饿和寒冷,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母亲抱着弟弟的尸体痛哭失声,石勒则紧紧握着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滴落。
娘,您放心,我一定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石勒咬着牙说道。他知道,在这个乱世中,只有变得强大,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