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你们不是本地人,这我就理解了。程茵茵说道。

    之前这个客栈也不是叫这个名字,是我们接手后改的呢。女主人回答说。

    这个名字好特别,奉春,是奉迎春天的意思吗一个自驾的驴友问道。

    那男主人放下酒杯,停了一会儿,随后慢慢开口:这个名字,说起来倒有些话长了,你们有兴趣,我就和你们介绍一下。

    好的啊。一个驴友举起酒杯敬了男主人,一饮而尽。其他人纷纷举杯致意,然后放下酒杯,饶有兴致地看着男主人。

    大家来到西北,不知道第一个感受是什么。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干燥,实在是太干燥了。这边长年降雨量不足

    50

    毫米,紫外线特别强烈,各位大多是从南方过来,估计一出机场,就能够感觉到这边的空气和阳光都和南方的大为不同吧

    众人纷纷点头认可。程茵茵笑着说:我保湿霜都比平时要多用两三倍,实在是干得不行。

    这种极度干燥的天气,对于生命是严峻的考验,这也是这边植物稀少、人口不密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缺少,就承载不了太多的生命需求。

    但是,正是由于极度干燥的天气,在南方极难保存的东西,在这边却很容易保存。比如我们这双筷子,丢在南方,三五年就腐烂了。但是如果在这边的环境里,保存的时间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大家都听过,胡杨树倒后千年不朽,其实也是气候干燥的原因。

    在丝绸和纸张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都是用竹简来书写文字的。所谓学富五车,那可是真正的五车竹简。直至汉代,公文信笺,书籍律令,用的还都是竹简。近代考古工作中,新疆的尼雅和这里的居延,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这些竹简大多是两千年前的汉代留下来的。两千年前我们先人写在竹片上的文字,沉寂在西北的干旱气候中,在现代探险考古人员的努力下,终于重见天日。

    汉简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军事、交通、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考古专家在整理数量庞大的汉简时,有一支竹简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这一支竹简记载的既不是政令谕情,屯戍档案,也不是书籍历谱,却是一封寥寥数字的私人信件。这一封千年以前的私人信件,文字朴素,却情感绵长,深深打动了考古专家,并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

    传说,两千年前的江南水乡,有一对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两人自幼一起长大,在同一个私塾求学。男的名字叫奉,女的名字叫春。一个是英俊少年,一个是妙龄少女。一个是青春盛放,一个是年华芬芳。两人不知不觉中互生爱慕情愫,只是少年情怯,两人一直未敢吐露心声。

    那些年,匈奴常常侵扰边界,百姓生活不得安宁。有一年春天,匈奴来犯,西域告急,汉帝急发重重兵帖,一纸征令,奉依征远戍守边关,春留守江南水乡,两人依依惜别。

    奉戍边边防,心中思念。偶见所驻营地的石子中有些石头质地细腻,洁白如脂。奉训练间隙,细心寻访,收集了十二颗剔透的玉石。趁闲暇夜间一个个细心打磨,做成十二颗圆润的珠子,寄托着他一年十二个月的思念。打磨完工后,他把玉石做成一个手链,认认真真地书写了一支竹简,等待邮驿到来,寄给远在江南的心上人。

    然而,边界风云突变,一支匈奴大军毫无征兆地夜袭边关,一瞬间狼烟四起,马蹄疾驰,尘土飞扬,一场鏖战在大漠打响。奉在与匈奴厮杀中血洒疆场,那十二颗染着鲜血的珠子,散落在大漠戈壁当中,而那一封寄往心爱女孩的书简,终究没有寄出,流落在了茫茫大漠之中。

    竹简上简简单单十三个字,历经烈日严霜、飞沙走石,依然清晰如昨。那是两千年前的文字,是两千年风沙见证的爱情,是至今依然打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上海微城简介 >上海微城目录 > 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