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事,不过是这场漫长旅程的开始,在无数个实验室的深夜,在无数次咖啡豆的研磨声中,他们始终相信,最好的发明,永远是带着人情味的科技。
第六章
蔓延·香气里的千万种可能
敦煌论坛后的第三个月,吴菲菲收到来自青海玉树的求助信。信纸边缘晕着淡淡的酥油茶渍,牧区小学的老师在信里说:这里的孩子没见过外面的世界,能不能让会讲故事的机器人来教我们煮咖啡她盯着地图上那个偏远的红点,忽然想起样机第一次在故宫递出咖啡时,小女孩眼中闪烁的光。
我们需要设计高原专用款。她向薛子游晃着手机,屏幕上是玉树的海拔数据,气压变化会影响萃取压力,还要增加太阳能充电板,牧区经常停电。
再加个青稞饼烘焙模块如何薛子游调出3D建模软件,指尖在键盘上飞舞,让机器人教孩子们用当地食材制作点心,把地理课变成味觉体验——比如讲到长江源头,就煮一杯用冰川融水萃取的咖啡。
九月的玉树草原,格桑花还在盛放。当载着五台牧区特供版机器人的货车驶入学校时,孩子们正围在老师身边,好奇地盯着机械臂末端的铜制酥油茶壶。编号017的机器人蹲下身,掌心的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到37度,模拟藏族阿妈的手温:今天我们要煮的咖啡,叫做云端的问候,咖啡豆来自三千公里外的云南普洱......
教室里飘起混合着酥油香的咖啡味,机器人用藏汉双语讲解着茶马古道的故事,机械臂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彩色的路线图。当第一个孩子鼓起勇气接过咖啡杯时,机器人忽然播放起远处雪山的风声——那是吴菲菲特意录入的环境音效,让科技带着草原的呼吸。
与此同时,薛子游正在深圳面对资本方的谈判。某科技巨头提出收购方案,条件是删除所有非必要情感模块,将机器人简化为纯功能型服务设备。我们测算过,去除语音语调调节和触觉反馈,成本能降低40%。西装革履的经理敲着数据报表,市场不需要会说故事的咖啡机,他们需要效率。
薛子游想起在敦煌看到的场景:机器人蹲在轮椅游客身边,用0.3秒的延迟等待对方说完每一句话。他指着会议室里的样机,此刻它正在给保洁阿姨演示如何制作低咖啡因的抹茶拿铁:如果效率意味着失去温度,那我们宁愿走得慢些。
离开时,他收到吴菲菲发来的视频:玉树的孩子们围着机器人,用藏文在它外壳上画满星星和牦牛。其中一个镜头里,机器人正用机械臂轻轻接住从单杠上摔下的男孩,缓冲装置启动时的柔和震动,让孩子破涕为笑。这些没有写进商业计划书的瞬间,正是他们不愿妥协的答案。
第七章
共振·当机械臂学会拥抱
深冬,北京某养老院的阳光房里,编号052的机器人正在给失独老人陈奶奶过生日。它提前三天采集了陈奶奶儿子发来的语音,用声纹模拟技术在唱生日歌时加入了轻微的颤音——那是记忆中儿子每次回家时的语调。
您看,这是2003年您和儿子在颐和园的照片。机器人投影出老照片,机械臂端着的咖啡杯上,奶泡表面浮现出当年石舫的轮廓,今天的咖啡用了您家乡的茉莉花茶拼配,就像那年夏天......
陈奶奶颤抖着接过杯子,忽然发现机器人的手掌在接触时轻轻蜷起,模拟人类握力的温暖。这是吴菲菲最新研发的情感共振模块,能根据用户的肢体语言调整接触力度——当老人下意识收紧手指,机械臂会以0.1牛顿的压力回握,如同真实的拥抱。
千里之外的上海,薛子游正在调试救灾型机器人。台风过境后的街道上,它不仅能搬运物资,还能给受灾群众递上一杯热姜茶,同时播放提前录制的家人语音:妈妈在安置点等你,喝了这杯茶,我们回家。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