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丽
附近,便连夜找了最熟悉地志的大臣,那人便提到了梨花山。
梨花山又叫镜子山,就是指上面有一处地势平稳大如圆镜。
前些年燕国和我郑国有一次交战,燕军就藏在这镜子山,那次我国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最后无功而返,想不到今日竟被咱们用上了。
”夜色朦胧中,郑忽和诸儿靠的很近,诸儿一脸敬佩地望着郑忽,月色里越发显得面如冠玉,鼻若峰削,郑忽竟被看得心里一荡,他忙低下了头转了话题说道:“诸儿公子,后面你有何计划?”诸儿说到:“我部下刚刚来报,说我齐国大军已到泃水南岸,和留在南岸的军士已经汇合。
我想今夜下半夜渡河到南岸,两军对垒不能没有主帅。
你北我南,你我南北夹攻,这样胜算更大。
不知郑兄有何赐教?泃水东面水面既低又窄,就在梨花山下不远处,我打算就从此处渡河。
”“你的想法甚好,只是我仍担心你落入险地。
你带上你的随行兵士,我再挑一些郑军里善泳的,护送你一道过河吧!”“那诸儿就在此谢过郑兄了。
”是夜,诸儿带领数十名士兵,泅水过了河,在天亮前找到了主力大军。
彭生、燕将军见到诸儿,自然激动万分,又是一通密谈。
两军对垒,戎军前有攻燕之战,后又被郑偷袭,虽然主将哲别颇有谋略且兵马势众,但大军已露疲态。
齐军刚抵泃水,粮草准备充足,且后面就是秋收季节,大军在来的途中已和附近村民商议好,如果后续征村民秋收粮食,就免除今年兵役和粮食赋税,村民听条件优厚已欣然接受。
诸儿在临行之前,曾拜访夷仲年将军。
夷曾叮嘱他,新军将领,忌立功心切,忌不分形势开战,忌战场处于劣势不能及时收兵,也忌虽胜但不能决胜交战连绵不断。
所谓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齐军七月出征,若到九月仍不能决胜,务必想法退兵或者议和。
两军开战若非有五成胜算以上,必不可主动进攻。
齐军粮草充足,可以逸待劳,寻求戎军松懈之处,以求一举击破。
诸儿把“稳”字诀牢牢记在心里,次日开始,便让士兵一大早起,五人一伍,二十五人一两,一百人人一卒,如在齐营日常操练般排兵布阵,旌旗招展,鸣金不绝;负责炊事的则扎起灶膛升起炊烟,不久便香味飘满了上空。
对面的戎军昨日刚被不知名的队伍偷袭,还燃了两座营寨,今日便发现对面的齐军似打算在此安家一般招摇。
途中押送粮草的士兵今晨才跌跌撞撞来到戎军,汇报粮草途中被郑军劫走,连同哲哲和诸儿也被救走了。
哲别听到这个消息,一怒之下差点斩了押送粮草的首领,后被身边将领劝告,才放了手中的大刀。
他走出营帐,河对面的喧嚣声隐隐约约,在他的心中却无法抹去,扰得他愈加心绪难安。
他当时听说齐国的探子说这次齐国的将领是未满二十岁,战场经验了了的齐国太子时,还暗自庆幸苍天助戎,现在看来是他低估了这个对手。
齐国这招虽然简单,但却奏效。
戎军新押的强草被郑军掳了去,现有的却不太充足了,对面的齐军却悠闲如在自家后花园,无奈之下,戎军只得把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两餐。
戎兵们自五月离开大都,现在已是八月初,虽然开始攻燕势如破竹,但对面的齐军显然准备充足,训练有素,似乎离战争结束还遥遥无期。
士兵中关于哲哲和哲别的传闻也连绵不绝,有人说哲哲全家已被哲别杀死,有人说哲哲已经逃出,现在正在齐军之中。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