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变
事,莫要争一时意气,你不仅是此战的主帅,更是齐国万千民众未来的王。
”是夜,诸儿率轻骑部队三百余人出了齐宫,朝狄戎进犯的边境泃水奔去。
齐宫里面甚少人知道此事,直到两三日后,夷仲年的副将燕将军聚集大批人马辎重率兵出征,戎狄进犯齐国的消息才在齐宫传开。
萧氏听到这个消息起初还不愿相信,自己跑到宣化殿看不到诸儿身影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身子一下子瘫软许久不能起身。
诸儿一队昼夜行军,约莫几日便渡了黄河,直奔泃水。
到了泃水附近,他按着夷仲年的交代,白日匿于附近茂林之中,只是挂出一旌旗,上面画了鹰隼,显眼地飘在泃水岸边。
原来这是狄戎之前和齐国约下的求助信号。
夷仲年让他在此等待十日,若仍等不到哲哲部队,此时齐国的大军应该也能到了,诸儿便可指挥军队渡了泃水,正式开战。
话说那篡位的哲别从北往南,一路攻下燕国,到了泃水北岸,虽然士气高涨,但齐国速来有善战之名,且郑、鲁国都和齐国交好,所以哲别并不敢贸然过河,只是在北岸驻营扎寨,等待齐国军队到来,再派使者前去谈判。
如果齐国能承认他的新王地位,那就暂时休兵;如果齐国向他追责,他再以外国干政之名开战不迟。
自叛变至今,他最大的心病就是哲哲生死未卜,他派出大量人马搜寻却始终无果,齐国军队也一直不见踪影。
泃水另一岸的诸儿等了两三日,还是没有哲哲音讯。
现在已是盛夏,藏在丛林里的士兵白日不能高声言语,做饭也只能是在天亮之前和黄昏以后。
加之蚊虫骚扰,士兵们颇有腹议。
诸儿本有自己的营帐,但为了平息大家心中的不满,便出了营帐,和大家同吃同住,营帐则留给几个天热中暑的士兵。
好在在第三日黄昏,有眼尖的士兵看到泃水岸边爬出几个人影,诸儿接到报告过来查看,发现为首的正是哲哲。
诸儿忙派人出了丛林,迎接哲哲并收了那旌旗。
哲哲在泃水附近已藏了十几天,今终于和齐军会晤,激动得涕泪交流。
他自戎城大都逃出,一路都有哲别派出的人马追杀,好在他只带了十几个属下,换成汉人装扮,路上虽几次险些被捉,但都侥幸逃脱。
现哲别大军已攻下燕城,哲哲只得泅水来到泃水对岸,如果齐兵前来救援,必会途径此处。
诸儿又细细问了狄戎叛变内幕和哲别本次大军情况。
哲哲说哲别南下大军中正规作战军队只有五千余人,剩余两部落首领各带领各族部队,较大的一队三千余人,较少的一队两千余人,听说途中又俘虏了一部分燕国士兵,一起并入作战队伍里去。
这万余人大军中,燕国士兵随时可能会倒戈,两部落首领各自担心自己部落实力受损,虽然参与了这次叛变但并未使出全力。
只有那正规部队的五千余人,因主帅是素能征战的阿骨打,才是需要小心提防的。
这阿骨打是当年跟随老狄戎王一路打过江山的,非常有实战经验。
后来哲哲上位后,不同于老王急于扩大地盘,因和齐关系较好,更乐于守着目前的疆域。
虽然阿骨打仍是军内主帅,但哲哲看他仍热衷于之前打打杀杀的日子,便并未真心用他,只是高官厚禄地养着他而已。
哲别或许就是看到了这个嫌隙,不知何时暗中拉拢了阿骨打,并许诺他若助自己登上王位后必延承老王遗志开疆扩土,所以阿骨打带领军队造反,才让哲哲仓皇逃跑。
诸儿细细安慰了哲哲,说再等数日待齐国大军一到,便会渡河正式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