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来迈进。
第
十八
章:传奇落幕
岁月悠悠,在我不懈的努力下,大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汉一家深入人心,国家繁荣昌盛,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福临在我和大玉儿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他亲政后,继续推行满汉融合与对外开放的政策,将大清的辉煌延续下去。他对我这个皇父摄政王一直心怀敬重与感激,朝中大事仍时常向我请教。
我与大玉儿的感情愈发深厚,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崛起与繁荣。大玉儿之后又为我生了一个女儿。儿女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长大,他们身上既有满族的豪爽勇敢,又有汉族的聪慧文雅,成为满汉融合的美好象征。儿子继承了我对军事的敏锐洞察力,年纪轻轻便在军中崭露头角;女儿则如大玉儿一般温婉聪慧,在外交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国内,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持续繁荣。城市里,商业繁荣,满汉百姓携手经营着各种生意,欢声笑语回荡在大街小巷。乡村间,农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农作物连年丰收。学堂遍布各地,孩子们不论满汉,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朗朗书声传遍四方。
大清的威名远扬海外,各国使节纷纷前来交流、学习。我们的文化、科技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吸收着他国的精华。西方的先进技术与华夏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更璀璨的文明成果。
然而,岁月不饶人,在为大清操劳一生后,我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我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时,顺治皇帝率朝中大臣匆忙赶来,大玉儿与子女们更是泣不成声。我看着他们,心中满是眷恋与欣慰,缓缓闭上了双眼。临终一刻,好像听到一个声音响起:总算是没当舔狗,还算合吾心意。
多尔衮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整个大清朝廷沉浸在悲痛之中。顺治皇帝下令全国哀悼,辍朝三日。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回忆多尔衮为大清所做的贡献,言语间满是敬佩与不舍。为纪念多尔衮的功绩,顺治帝追封其为清成宗,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将多尔衮的牌位供奉于太庙,享受后世祭祀。
国内百姓自发为多尔衮设立祠堂,四时祭拜。他们感恩其推行的满汉融合政策让他们过上了太平富足的生活。街头巷尾,人们传颂着多尔衮的故事,说书先生以多尔衮为主角,演绎出一段段精彩绝伦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在国际上,各国也纷纷表达了对多尔衮的敬意。与大清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其使节在得知多尔衮的死讯后,向大清朝廷发来唁函。西方一些国家听闻多尔衮的事迹,对这位东方的传奇人物深感敬佩,在他们的史书中,也对多尔衮的改革举措和开放政策进行了记载,视其为推动东西方交流的先驱者。
时光流转,多尔衮的名字,成为了大清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故事,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他们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融合与世界的交流而不懈努力。大清在顺治及后世君主的治理下,继续沿着满汉融合、对外开放的道路蓬勃发展,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大帝国。
后人有诗纪念多尔衮:
风云际会乱离秋,帝业纷纭待运筹。
力拒偏私谋远略,心期一统泯恩仇。
满汉融情开新纪,欧亚通商起巨舟。
青史长铭摄政王,英名赫赫耀千秋。
(全书完)